第二章(第16/42页)
夜幕跟雪花一样一片一片落在武明生脸上,融化成光,可以理解为灯光。元旦晚会的主场在学校露天体育场,几十盏大灯把黑夜变成白昼,谁都知道黑夜的存在,此时此刻黑夜成为体育场上空无比庄严的圆形拱顶,夜幕潮水般起伏,又被强大的冷空气冲击形成雪花,缓缓地飘啊飘,武明生脑子那么清晰,他清清楚楚地意识到他心里不断高涨的风暴,挟带着海啸般的冰冷冲向苍穹之顶,在那里截住了潮水般的夜幕,让它们以明亮温柔的形象出现,那一刻,雪花等同于灯光,落在武明生脸上的是大团大团冰凉的灯光,所有的人,包括主席台上的领导们全都被灯光的冰凉照耀得激情万丈,此时此刻只有武明生知道事情的真相。
几天以后武明生就弄清楚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与《橄榄树》的关系,《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作者王洛宾是三毛的心中偶像,三毛因此才去撒哈拉沙漠去找梦中的《橄榄树》,前因后果逻辑关系非常严密。在此之前钱学森先生在人类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之外划时代地提出人类的第三种思维方式情感思维,还专门编了一本书《关于思维科学》,武明生在阅览室读这些文章时,脑子里全是左右纵横的一幕幕形象和前后纵深推进的缜密严谨的逻辑,然后就是大幅跳跃毫无逻辑但又有规律可循的情感起伏。毫不夸张地说,钱学森先生的伟大发现强化了武明生同学的大脑,武明生同学的脑袋快成原子反应堆了,李芸张子鱼,一男一女,一阴一阳,黑子白子,顷刻间被古老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加上新发现的情感思维交叉碰撞裂变出原子大爆炸一样的能量。好多年以后,武明生快四十岁的时候,钱学森先生去世,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各种媒体开设专栏悼念钱先生辉煌的一生,总要提到钱先生的爱妻蒋英,通栏大标题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蒋英是民国时期军事家蒋百里先生的女儿,留学德国专攻音乐,归国后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歌唱家和钢琴家,可以想象钱学森先生的业余生活有多么幸福,上班研究科学,回家听夫人唱歌弹钢琴,钱先生自己也能弹几曲唱几首歌,钱先生在物理学以外涉足思维科学,尤其是文艺学科应该研究的情感思维,与夫人蒋英有很大关系。武明生回首往事就会明白这本《关于思维科学》不是随便让他打开的。钱学森和蒋英不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吗?他那双兔子一样灵敏的大耳朵很快就打听到李芸不但会拉小提琴,钢琴也弹得不错。没必要问李芸为什么不在学校展示几首钢琴曲?人家是谦虚是适可而止。地理系又不是艺术系,艺术系有琴房,有价格昂贵的西洋乐器,其他专业也就几架手风琴几把小提琴几把吉他,笛子二胡就很一般了。李芸上台表演时用的小提琴是从家里带来的,公家的小提琴练琴还凑合,上台表演只能蒙外行,大学校园不管哪个专业举办文艺演出,艺术系的师生总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当大家很随意地谈论李芸同学会弹钢琴时,武明生同学就想到钱学森和他的情感思维。
武明生同学在周末不用尾随女同学李芸,周三下午政治学习,武明生就溜了,许多人都溜出去逛街钻图书馆,武明生同学乘车出东门,过三站下车,在李芸父母执教的中学门口站了一会儿,顺小巷三拐两拐到兴庆公园。听同学讲兴庆公园是东郊学习拉琴练功的好地方,也是当年大唐王朝的皇家园林,五十年代上海交大支援大西北迁往西安,周总理特意选新校址依兴庆公园而建,这些江南才子可以依稀感受到偏远地区的美好风光。李芸父母执教的中学就在公园附近。李芸就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在湖畔拉小提琴,读英语背唐诗宋词,然后回家弹钢琴,琴声飘荡在湖面,与鸟齐飞,与杨花柳絮共舞……武明生觉得李芸同学离他那么遥远,简直是在两个世界……一个多小时后武明生回到校园,在教室门口与李芸相遇,他的表情复杂怪诞,李芸同学不由一愣,多看他几眼,点点头,没有往常的微笑而是满脸惊诧,他们擦肩而过,青春少女的芳香扑面而来,他们离得那么近,确确实实近在咫尺,短短一瞬,连李芸的呼吸与体温他都感觉到了,他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温馨,词典里对馨的解释是芳香,刚刚与他擦肩而过的鲜活的生命让词典让所有文字黯然失色。
回到座位,翻开书本,武明生彻底冷静下来了。李芸确确实实跟他在一所大学一个班级,座位相隔二排,抬眼就能看见那美丽的身影,随时可以跟她说话打招呼,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大家为什么严重误解他对李芸同学的感情?把他的好心当驴肝肺,竟然曲解成一种恶意。又没办法解释。最明智的办法就是不做解释,原地不动,水静自然清。武明生同学还是很理智的,安安静静度过了大学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