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理斯多德(第4/7页)
说到动物、植物与矿物,让我想到一个大伙聚会时常玩的游戏:当“鬼”的人必须要离开房间,当他再回来时,必须猜出大家心里面在想什么东西。在此之前,大家已经商量好要想的东西是那只正在隔壁花园里玩耍的猫咪“毛毛”。当“鬼”的人回到房间后就开始猜。其他人必须答“是”或“不是”。如果这个“鬼”受过良好的亚理斯多德式训练的话,这个游戏的情形很可能会像下面描述的一样:
是具体的东西吗?(是门是矿物吗?(不是!)是活的吗?(是!)是植物吗?(不是!)是动物吗?(是!)是鸟吗?(不是!)是哺乳类动物吗?(是!)是一整只动物吗?(是!)是猫吗?(是!)是“毛毛”吗?(猜对了!大伙笑……)
如此看来,发明这个游戏的人应该是亚理斯多德,而捉迷藏的游戏则应该是柏拉图发明的。至于堆积木的游戏,我们早已经知道是德谟克里特斯发明的。
亚理斯多德是一位严谨的逻辑学家。他致力于澄清我们的概念。因此,是他创立了逻辑学这门学科。他以实例显示我们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证明时,必须遵循若干法则。
我们只单一个例子就够了。如果我先肯定“所有的生物都会死”(第一前提),然后再肯定“汉密士是生物”(第二前提),则我可以从容地得出一个结论:“汉密士会死”。
这个例子显示亚理斯多德的推理是建立在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在这个例子中,这两个名词分别是“生物”与“会死”。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两个结论都是百分之百正确,但我们可能会说:这些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呀。我们已经知道汉密士“会死”。(他是一只“狗”,而所有的狗都是“生物”,而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不像圣母峰的岩石一样。)不用说,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苏菲,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都是如此明显。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不时澄清我们的概念。
我举一个例子就好了:一丁点大的小老鼠真的可能像小羊或不猪一样吸奶吗?对于小老鼠来说,吸奶当然是一件很吃力的工作。但我们要记得:老鼠一定不会下蛋。(我们什么时候见过老鼠蛋?)因此,它们所生的是小老鼠,就像猪生小猪,羊生小羊一般。同时,我们将那些会生小动物的动物称为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也就是那些吃母奶的动物。因此,答案很明显了。我们心中原来就有答案,但必须要想清楚,答案才会出来。我们会一下子忘记了老鼠真是吃奶长大的。这也许是因为我们从未见过老鼠喂奶的缘故。理由很简单:老鼠喂奶时很怕见人。
自然的层级
当亚理斯多德将人类的生活做一番整理时,他首先指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石头、水滴或土壤等无生物,这些无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亚理斯多德认为无生物只能透过外力改变。另外一类则是生物,而生物则有潜能改变。
亚理斯多德同时又把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植物,一类是动物。而这些“动物”又可以分成两类,包括禽兽与人类。
我们不得不承认亚理斯多德的分类相当清楚而简单。生物与无生物(例如玫瑰与石头)确实截然不同。而植物与动物(如玫瑰与马儿)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也会说,马儿与人类之间确实是不相同的。但这些差异究竟何在呢?你能告诉我吗?
很遗憾我没有时间等你把答案写下来,和一块糖一起放在一个粉红色的信封内。所以我就直接告诉你答案好了。当亚理斯多德把自然现象分成几类时,他是以对象的特征为标准。说得详细一些,所谓标准就是这个东西能做什么或做些什么。
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与人类)都有能力吸收养分以生长、繁殖。所有的动物(禽兽与人类)则还有感知周遭环境以及到处移动
的能力。至于人类则更进一步有思考(或将他们感知的事物分门别类)的能力。
因此,实际上自然界各类事物中并没有清楚分明的界线。我们看到的事物从简举的生物到较为复杂的植物,从简单的动物到较为复杂的动物都有。在这些层级之上的就是人类。亚理斯多德认为人类乃是万物中最完全的生命。人能够像植物一般生长并吸收养分,也能够像动物一般有感觉并能移动。除此之外,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质,就是理性思考的能力。
因此,苏菲,人具有一些神的理性。没错,我说的是“神”的理性。亚理斯多德不时提醒我们,宇宙间必然有一位上帝推动自然界
所有的运作,因此上帝必然位于大自然层级的最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