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狱 第三十四篇(第8/17页)
[190]勃鲁内托在世时工占星术。
[191]传说古菲埃佐勒(Fiesolē)镇在今佛罗伦萨西北三里许之山上。菲埃佐勒被恺撒所毁,其遗民乃建新镇于阿尔诺河上,即佛罗伦萨,于是遗民之中混合一小部分罗马士卒。白党平民谓源出于古遗民,黑党贵族谓源出于罗马士卒,两党造成不断的内战。
[192]说者谓“盲目”是因为他们受了托提拉的骗,开城放他进来。
[193]但丁自信为罗马良种,黑白二党均欲置之死地,幸流放在外,尚可完成其文学工作也。
[194]指法利那塔的预言,见第十篇。
[195]命运多变的心情,犹如农夫的行为一样,对他不会发生影响。
[196]此处或是维吉尔暗示但丁发问的范围。
[197]普利珊(Priscian),六世纪著名文法家。阿科尔索(Francesco d’Accorso,1225—1293),佛罗伦萨著名法学家。
[198]此人名摩奇(Andrea de’Mozzi),属佛罗伦萨富而有势之一族,一二八七年起为佛罗伦萨主教,一二九五年受教皇卜尼法斯第八命令迁在巴奇利奥内(Bachigeione)河旁之维琴察(Vicenza)。
[199]上帝之众仆之仆(Servus servorum Dei),即教皇之称号。
[200]以上这些人,大都是犯了轻蔑上帝、诱惑青年等罪。
[201]原文作“在维罗纳田野竞走获得绿布者”。
[202]因为他们是不准停下来的,见前篇。
[203]意谓:脚向前走,头向后看。
[204]郭尔德拉达(Gualdrada)为贵族贝尔提(Bellincione Berti)之女,女界之典型。圭多·贵拉(Guido Guerra)为贵尔弗派领袖之一,曾与台嘉佑合作,反对蒙塔培尔蒂之战,该派未听,致遭惨败(见第十篇)。头脑言其智,刀剑言其勇。
[205]台嘉佑为有力的贵尔弗派,为贵拉的代言人。
[206]卢斯蒂库奇为佛罗伦萨富人,因其悍妇而流于放纵。以上二人之名已于第六篇提及。
[207]波西厄尔(Guglielmo Borsiere)死于一三○○年略前,此人是一个做钱袋的工匠,暴发而跻身贵族社会,其生平见薄伽丘之《十日谈》。
[208]阿夸凯塔(Acquacheta)河流过福尔里(Forli)后则更名为蒙托内(Montone)。按波河发源于蒙维佐山(Monte Veso),蒙托内河则发源于意大利中部之亚平宁山(Appennino),圣贝内戴托(San Benedetto)大寺则在其下游。
[209]此处用绳子无非引起下文。若从象征方面说,豹指逸乐,绳指俭约、洁身自好。或谓但丁信仰圣方济各,腰间束有绳子。
[210]怪物名格吕翁(Gerione),在神话中说他是西班牙王,为赫拉克勒斯所杀。传说格吕翁常引诱外人入境,后即置之死地,故此处用为第八圈之守卫者。格吕翁传说为三身怪物,但看下篇所述,但丁似根据《启示录》第九章描写的。
[211]阿拉科涅(Aragne)为古时善织善绣的少女,司手艺的女神密涅瓦(Minerva)使之变为蜘蛛。
[212]在但丁时代,水獭多数在德国可以寻获。俗传水獭猎鱼,以尾为饵。但博物家言水獭以植物为食料,钓鱼之说不确也。
[213]此段以格吕翁象征欺诈的恶人。
[214]这里是重利盘剥者的幽灵。
[215]此为翦菲利阿齐(Gianfigliazzi)的纹章,他是佛罗伦萨人,属黑贵尔弗党,为一大重利盘剥者。
[216]此为奥勃利雅齐(Ubriachi)的纹章,他是佛罗伦萨人,属吉伯林派。
[217]此为斯科洛维尼(Rinaldo Scrovigni)的纹章,他是帕多瓦的著名重利盘剥者。
[218]维塔利阿诺(Vitaliano del Dente),帕多瓦人。
[219]此为布亚蒙忒(Giovanni Buiamonte)的纹章,他是当时佛罗伦萨最坏的重利盘剥者。称他“骑士的王”有讥讽意。
[220]法厄同(Fetòn)为太阳神的儿子,要求替他父亲赶一天车子,力弱不能驾驭,几乎烧及地球,为尤比特用雷电击毙。传说天河就是他走错的路径。
[221]伊卡洛斯(Icaro)以蜡粘鸟羽为翼,飞腾天空,过近太阳,蜡化羽落,堕大海中。其父名代达路斯(Dedalo)。
[222]马勒勃尔介(Malebolge)意云“恶沟”,即第八圈之圆环地面,内有十沟,沟与沟间为堤岸,沟上有石桥。
[223]即地狱第九圈,见第三十二篇。
[224]一三○○年罗马开始大赦(五十年一次),教皇卜尼法斯第八因观光者之拥挤,于圣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桥中间划开,使来往者各顺一种方向,免得对面相撞。在圣彼得教堂这边有城堡(Castel),对面为山,即乔尔达诺山(Monte Giordano)。
[225]此人名卡洽奈米科(Venedico de’Caccianemici),为波伦亚(Bologna)望族,为金钱故,使其妹吉佐拉贝拉(Ghisolabella)通于侯爵奥比佐(见第十二篇),但此事真伪当时传说不一,故但丁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