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roken(《坚不可摧》)

第一次看Unbroken(《坚不可摧》)这本书的时候,是一年前的一个晚上。对于任何战争题材的书籍,无论是真实的历史故事《珍珠港》,还是具有讽刺意味的Catch 22(《第二十二条军规》),我总是不愿意过多地用心去读。学电影的时候,我看过一些战争片,很多人喜欢那些指挥官在纸上指点沙场呼风唤雨,地图前面气势如虹发号施令。可我清楚地知道,任何的战争,都是两个民族的灾难;任何一个军事计划,都可能造成无数生命的陨落,这一点儿也不威风。战争都是洪水猛兽,都是利益集团的欲望造成的政治惨状,不管怎么包装,都让人不舒服。算了,跑题了。看劳拉·西伦布兰德的作品时,我可能还小,没有理解主人公Zamperini(主角)传奇般的一生。本以为草草地阅读后便和这部作品擦肩了,好在安吉丽娜·朱莉终于拍出了Unbroken(《坚不可摧》)的影视作品,当我再次用这种方式接近Zamperini的一生时,却深深地被他那种对生命和信仰的执着打动。

主人公从小是一个跑步爱好者,意大利移民,奥运会种子选手,可就在他起飞的日子,二战爆发了,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投弹手。战争时,Zamperini团队的飞机有两个引擎同时坏了。一行六人坠入大海,只有三个人幸存,他是其中一个。在海上的日子,他们在皮艇上,吃光了食物,没有水,被烈日晒得皮开肉绽,身边是鲨鱼。在那四十多天里,他们生吃海鸥,活吃鲨鱼,他们遇见过海啸,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下起了大雨,他们喝到了淡水。一天,一架路过的飞机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招手、欢呼,发信号弹,可是没想到,竟然是一架日本飞机,飞机瞄准皮艇发射子弹。三个人慌忙跳水,水下是鲨鱼,水上是子弹,他们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只是凭借着对生命的渴望再次活了过来。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另一个战友,因为看不到希望,到达了极限,离开了世界。随后的事情,他们更没有想到。

他们一次次地睡过去,又一次次地醒过来,在海上漫无天日地漂浮着。直到有一天,当他们睁眼时,救走他们的竟然是日本战船。就这样,他们成为了俘虏。Zamperini在集中营受尽了羞辱、打骂,日军的一个军官长期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虐待。战争结束后,他依旧无法忘记那段让他痛苦的日子,长期做噩梦,他的妻子给他传递福音,于是他成为了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信仰让他走到了最后。战争结束后的几年,他只身一人来到了日本,他发扬了基督教精神,原谅了那个虐待他的日本军官,可那个军官直到死去,依旧没有见他。Zamperini终于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跑在了东京的街道上,那时,他隐隐约约地想起了年轻时那段没有实现的梦想:来东京参加奥运会。

2014年,八旬老人与疾病做斗争了40多年,Zamperini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安吉丽娜·朱莉说这是她的遗憾,是整个影片的遗憾。老人走的时候很安详,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就像忘记了所有对他的伤害,就像二战时对他折磨的人从来都不存在一样。这种遗忘,忽然让我想到了史蒂芬导演的《菲洛梅娜》,老人在临终前原谅了那些对她造成伤害的所有人。要知道,报仇简单,可是,原谅,从来没有那么容易。

其实,任何想把一个好的小说改变成电影,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但好在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好的作品和这个难忘的故事。Zamperini的经历是我们谁也没法复制的。但是,这本小说直到今天有两点是让我一直无法忘怀的:原谅和不忘初衷。对任何宗教和信仰来说,报仇都不是最佳的选择。曾经看过吕克贝松编剧的《飓风营救》,当主人公把所有坏人全杀死的时候,确实觉得心情大好、大仇已报。可是,真正的生活不是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恨的反义词,其实是遗忘、是原谅。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很少能有什么深仇大恨了,但是在互联网的笼罩下,人和人的冲突变多了。在网上,动不动就能看到两个人对骂,恨不得立刻拿刀把对方砍死。静下心来后,才发现,何必呢。关于原谅,不仅仅是有信仰人的专利,更应该是所有想要得到幸福者的必经之路。

Zamperini经历的那些苦,是我们这代人再也没有机会体会的。其实,上一代人的很多痛苦,都是我们没法体会的。那时的上山下乡,那时的“文化大革命”,那时的饥荒,每次读到《天浴》《温故1942》这样的作品,都会觉得,我们活在了一个幸福的年代。这一代人,谁也不能说自己经历过什么血泪人生,可是,连那一代人还不忘梦想,这一代人为何还有人过得像行尸走肉呢?我想起了父亲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1979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知识分子忘光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父亲的一个同学,在别人上山下乡认为读书无用的时候,一直在苦学俄语,没人知道这些知识以后能否用得上,但是他愿意相信读书是有用的,那年,只有他和我的父亲,高考考出了那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