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看得远,就更懂得诚信的珍贵(第3/4页)

比如,你今天答应一个朋友要一起吃顿饭,可是临时有事你去不了了。比如,你跟一个曾经的同事打电话说,明天我去看你,可是最后因为一些原因你没去。再比如你答应要跟别人联系,帮别人办某件事,到最后那个人一直等不到你的消息等等。

试想一下,那些相信承诺的人在傻傻地等承诺的实现,可是那些许下承诺的人却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承诺,或者是身不由己无法实现承诺。不管怎么说,当承诺无法实现时,这对于那些等待承诺实现的人都是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因为他们的梦想破灭了。

如果你不轻易地承诺别人,别人就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价值地等待,自然不会失望。相反,你轻易地许下承诺,无疑在别人心里播种下希望,而你无法兑现承诺,让别人的希望落空,别人能不生气吗?如此一来,你的形象就会大跌,别人也就不会再相信你了,也不再愿意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你只有孤军奋战。

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那就把诺言视为第二宗教,遵守诺言就像保卫荣誉一样重要。”

谨慎承诺,许诺以后就一定要履行承诺而不能失信于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信用问题。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而能否兑现承诺是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主要标志。

曾参是儒家代表人物,有一次,他的妻子带孩子去市场买菜,一路上孩子哭闹不停,曾参的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回去吧,等我回去杀猪给你吃。”儿子果然乖乖地回家了。等她回到家里,就看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就急忙阻止说:“我不过是想安抚儿子罢了,和孩子不用这么计较。”

但是曾参不同意:“怎么能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呢?孩子现在还小,你这样说话不算数,他一定有样学样。你现在欺骗他,就是教他不守信用;而你不遵守约定,就会让孩子对你这个母亲失去信任,教育孩子可不能这样做。”说完之后,曾参就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承诺了,就要信守自己的承诺;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轻易地承诺。否则,很可能会害了自己。

从前,济阴有个商人。有一次他乘船过河时,因船触石翻落而跌入水中。于是他大声地向正在江中打鱼的一位渔夫呼救,并承诺只要渔夫救了她,他将给渔夫一百两酬金。可是,当渔夫救了他后,他却出尔反尔,只拿出了十两酬金。

他日,这个商人又一次乘船过河,船又触石,他又一次落入水中。而上一次救了他的渔夫恰巧也在跟前。但这次,他无论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也不救他了。最终,他落了个溺水而亡的可悲下场。

所以,如果承诺某种事情,就必须办到,哪怕是付出任何代价。信守承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做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不然不仅伤害了对方,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使你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处。 

4.谁都愿意去信赖一个守信的人

看得远的人,一个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被别人信赖的人,因为这关系着自己是否被别人接纳、尊重、支持,关系着自己是否在生活中左右逢源。

生活中,每当你想要买家电、手机、衣服、食品等消费品的时候,你的大脑中一定会先蹦出几个知名品牌,这就是你要消费时的首选品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经历认定这些品牌是值得信赖的。

其实,做人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是大家都很信任和推崇的,那么这样的人一辈子就是想不成功都是很难的。下面这个故事中的季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都一定会想办法做到。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也就是说,得到一百两黄金,也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可见,大家对他是多么信任和推崇。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 但由于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也要为他提供藏身之所,谁也不愿意为得到一千两黄金而出卖季布。 有个姓周的人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也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想办法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就与刘邦很亲近,后来又跟随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于是前往刘邦处为季布说情,刘邦不但赦免了季布,不久还任命季布做了河东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