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人生没有唾手可得的晚餐(第6/7页)

米店虽小,但王永庆精心经营着。为了建立客户关系,他用心盘算每个客户的消耗量,比如一家十口人,每月需大米二十公斤,五口之家就是十公斤,他按照这个数量设定标准,当他估计某某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了的时候,就主动将米送到顾客家里,这种周到的服务一方面确保顾客家中不会缺米,另一方面也给顾客提供了方便,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的顾客更是感激不尽,自从买过王永庆的大米后,再也没到别家米店去过。 

当然,王永庆这样送米上门,不一定当时能拿到米款,但王永庆不以为然,他想,对于大多数领薪水的人来说,没到发薪之日手头也没有几个钱,于是他牢记每个在不同机构上班的顾客,每月是哪一天领薪水,就在那一天去收米款,结果十有八九都能让他满意而归。 

王永庆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单独卖米,他并不满足,为了减少从碾米厂采购的中间环节,增加利润,他增添了碾米设备,自己碾米卖。在王永庆经营米店的同时,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一般到了下午五点钟就要停工休息,但王永庆则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结果是:紧邻的两家碾米厂,日本人的业绩总落后于王永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你不能狠下心,让自己吃苦,就积累不了足够多的经验。“纸上谈兵”是很难成功的。所以对于很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唯有吃苦耐劳、以勤补拙,才能让自己真正走向成功。吃苦,也是一种资本。没有经历饥肠辘辘的痛楚,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珍贵;不曾尝过无依无靠的滋味,听不到冷嘲热讽的话语;看不到不屑一顾的冰脸,你就无法塑造坚强刚毅的性格。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如果身体上不怕劳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中不怕起伏,奋斗中不怕艰险,那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苦尽甘来”说的就是其中的道理。 

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上帝爱你,才叫你吃苦。”中国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谁不是先吃“苦”,然后才会获得“甜”的?所以能吃“苦”就是一种资本,一种保证今后能够得到甜的资本。

7.人生爱拼才会赢

“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你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个做保险行业的朋友曾对我说过一句激励人心的话:“我们不是想成功,也不是要成功,而是一定要成功!”

“想要成功”与“一定要成功”是有本质区别的,它带给人的结果也是有天壤之别的。在人的身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使我们坚定不移地向目标努力,它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懈怠,它让我们永不满足,它召唤我们不断向更高的境界攀登,只要狠得下心,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麦克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麦克的推销生涯,是从在一家报社当广告业务员起步的。当时,麦克从一开始便采取了与别的业务员截然不同的拉广告方式:别人总是哪儿容易拉到广告就往哪儿跑,麦克却专门给自己列了一份别人都招揽不成功的客户的名单,作为自己的业务对象。

在正式去见这些别人都大摇其头的客户前,麦克总要先来到报社边上的一个公园里,把名单上的那个客户的名字念上一百遍,然后这样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内,你将向我购买广告的版面!我一定会成功的!一定会!”

当然,实际情况远不是那么轻松简单。曾有那么一个商人,不管麦克如何做工作,在第一个月里,他就是一口拒绝买麦克的广告版面。为此,在第二个月里,每天早晨那商人的商店开门后,麦克就进去向这位商人请求在自己所在的那家报社的报纸上做广告,每次那位商人态度坚决地回答说“不”之后,麦克就默默离开,第二天照样前去……就这样,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那位已经接连对麦克说了30天“不”的商人,终于忍不住向麦克道:“你已经浪费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让我买你的广告版面,我很想知道的是,你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时的麦克却回答说:“不,我并没有浪费时间。这一个月中,我等于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你一直在训练我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