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所理解的孝顺就是与你为敌
有时你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不是孝顺,只是你自己还没有能力和勇气来做出反抗,只是你无能为力。
我爸从小就教育我说:“你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孝顺、孝顺,就是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做,父母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所幸,他也只是在我不听话的时候,说说而已,而没有真正应用到对我的培养上。越是长大,越是庆幸拥有能对我“放养”的父母,上大学时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大学毕业后,接受我不去找工作,让我默默地去完成未竟的梦想。他们没有给我富足的生活,但是却给了我最富足的自由,他们让我知道我只是我自己,就算是父母,也不能来决定我的人生。
小时候觉得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一样地接送孩子上学,一样地给孩子交学费,一样地在高考考场外焦急地等待,但二十岁之后,才知道父母是多么的不同。倒不是说他们的身份、地位或者拥有的财富的差别,而是说在培养孩子上的大相径庭。有的孩子能和父母成为好哥们儿,无话不谈;而有的在父母面前,连说一句话的权利都没有。
芳泽是我见过的和父母关系最紧张的一位,虽然我知道肯定还有很多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她记事开始,母亲张口就是骂人,一句话里总有那么几个词语是带着深深的怨气。上一秒在外面,母亲还是一脸的喜气,只要一回到家里,芳泽就成了她的出气筒,教训劈头盖脸地就来。那时候,她一害怕就哭,但是越哭,母亲骂得越凶。不过还好的是她母亲只骂人,从来不打人。芳泽一天天长大,渐渐地习惯了这种被母亲骂的生活,她知道不管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母亲总是能够找出骂她的理由,所以便不再放在心上,每次被骂时,只要闭口不言就行。
她以为上大学之后,终于可以离开家,去外地读书,换一个生活环境。可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她妈妈以死相逼,让她报考她家所在城市的大学。那一次,芳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似乎也要用生命相搏,但最后,还是在亲戚的劝说下败下阵来。上了大学之后,她尽量不回家,可一个多月之后,她的母亲去学校找她,逼迫她说:“你若是不回去,我就来学校吵闹,看你怎么办?”万般无奈的芳泽顾及颜面,便一个月回家一次,但回家也就是进家门而已,和父母几乎不说一句话,只不过母亲的斥骂声还时不时地响起。
大学毕业后,芳泽被逼迫着在家乡找了份工作。她安慰自己说:“也许,自己赚了钱可以养活自己了,母亲态度就会变好一些吧。”确实,芳泽每月给父母钱的时候,他们不再骂人,虽然还是一脸的怨气。但是偶尔,芳泽下班后想在公司多待一会儿时,母亲就会来电话,“你怎么还不回来,死在外面了啊?”
一个二十几岁的乖乖女,却被母亲诅咒死在外面了,这是我听过的最过分的话。然而芳泽虽然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但因为习惯了,所以也没太放在心上。她交了男朋友,瞒着父母谈了一年多以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告诉他们,但母亲见了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同意”。等男生走后,母亲暴跳如雷地说:“我跟你说,我不同意,我坚决不同意。一个外地人,有什么好的,工作不好,家庭条件不好,我一样都看不上。你赶紧和他分开,不然我就死给你看。”又是一次以死相逼,芳泽和男友商量,要有做好拉锯战的准备,相信终有一天会说服她的。
没想到的是有人撞见他们还在一起,告诉了她的母亲。等到芳泽回到家时,餐桌上已经摆好了一瓶毒药,母亲平静地指着它说:“写下和那个男人的分手证明,否则,我就喝了它。”芳泽赶紧写下,据她说那一刻,就像是在签生死协议书。那个男人没有等芳泽告诉他事实,他就厌倦了,他知道即便是说服了她的母亲,结了婚,以后的日子也肯定不好过。于是,芳泽的第一段感情“顺其自然”地败在了母亲手里。
现在的芳泽,似乎没脾气了,母亲说什么、骂什么,她不会听,但也不会反抗。她觉得反抗是没有用的,但其实是她从来都没有过真正的反抗。她在日志里写母亲对她的种种,好朋友在下面评论说:“无论如何母亲都是爱你的,你要体谅她们。”她回复:“是,我知道。”有的人说:“大不了,远走高飞,终有一天,你母亲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她回复:“可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女儿,我怎么舍得离开她。”
在我们的常识教育里,血缘亲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父母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子女好。可是,我看芳泽和她母亲,却只看到悲愤的压抑。她的母亲,生生地把一个朝气蓬勃的女孩子,变成了现在这副羔羊状态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