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分享财富的幸福艺术(第2/5页)

送给自助的人

凡是身价破百万的名人,都会遇到数不清的名目向他索取金钱。他知道这些请求多半都是来自不会把钱花在刀刃上的人,更无法奢望他们会以任何对自己生涯有所助益的方式用钱。他知道无法把这些要求都仔细筛选。若是把大笔的钱捐给慈善机构,或是捐助基金会,事情往往会简单得多。

靠工作致富的人都知道,金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用途,而不是数量。不管金额是一毛钱还是一百万元,这点都同样适用。

乔治亚州玛莎贝里学校的玛莎·贝里女士有一次找上了亨利·福特。贝里女士想为学校募款,但福特先生拒绝了这个要求。

她回答说:“那您可以给我们一袋花生吗?”

福特先生便出钱买了一袋生的花生给她。

她的学生是住在山区的孩童,在他们的协助下,贝里女士把花生一种再种,并把收成卖掉,直到把原本那袋花生变为六百美元的现金为止。后来她回去找福特先生,把六百美元交给他说:“你看到了我们在用钱上有多务实。”福特先生把六百美元交还给她,并附上约两百万美元来兴建一栋雅致的石材校舍。如今,这栋建筑为乔治亚州玛莎贝里学校的校园增色不少。

福特先生很少会送这种礼物。经验告诉他,送给学校的赠礼往往是由不太实际的人负责处理,通常不具备卓越的经商(或农耕)概念。在玛莎·贝里的有生之年,福特先生的私家车每年都会在学校附近的铁道旁出现一次,因为福特夫妇会固定到访。

当代的大富豪亨利·克朗(Henry Crown)[16]①来到美国时,还是个立陶宛的贫穷移民,如今则是庞大通用动力公司的头号人物。克朗先生为一项计划投入了大笔资金,并教导怀有抱负的年轻人如何运用资本。他在不少学院都成立了八千美元的基金,每年由经济系大四学生拿这些钱来投资。每届赚到了钱,盈余就由全部学生均分,基金则原封不动地移交给下届同学。

财富会创造出更多财富

当一大笔钱握在一个人的手上时,所创造的财富通常不如把钱流通出去来得多,但前提是流通钱财的人对创造财富有兴趣。

人的幸福与内心平静取决于他是否分享各种财富。用“爱情”关系并不足以准确形容买卖之间的生意关系,可是,当“服务自家同胞”的概念进入这层关系时,有很多对双方有利的东西也会跟着进去。亨利·福特说:“从我们的组装线出厂的每辆车都带有一点点我的心意,对于我们所卖的每辆车,我的思考角度都不是它能让我们赚到多少钱,而是它可以为车主带来的效益。”爱迪生说过:“我所完成的发明从来没有一件不考虑它所能为别人带来的效益。”

一门生意应该为顾客带来物超所值的产品,这并不是新观念。历史不断证明,这样做能同时创造出好生意及好顾客。不过,企业主和员工的良好关系则不是常见的事。如果我们仔细想想,雇用上千人的企业出现才不过是这几代人的事,这点就再自然不过了。员工是企业主赚钱的基础,遗憾的是,在雇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劳工并没有被好好对待。

在过往的岁月中,我们也见过那些企业海盗,他们从未想过要把员工帮忙创造出来的财富和员工分享。他们在纽约、纽波特(Newport)[17]①和棕榈滩(Palm Beach)[18]②大肆炫耀自己的财富,这些人可能对这个观念嗤之以鼻,但社会需要有大量薪资优渥的人才能消费更多的商品,从而让人们过得起更好的生活。

百万富豪大大增加。过去十年间,有五千个新兴百万富豪在报税单上自行宣告了这层身份。而且我也提过,现今的百万富豪似乎不想引人注意,以往的有钱人则是巴不得昭告天下。对于我所列举出的一些当代百万富豪和千万富豪的名字,大部分的读者可能听都没听过。

现今的有钱人似乎也不打算建立起明确的阶级,让穷人不敢奢望翻身。亚瑟·达修靠建造和销售活动屋赚了很多钱,套句他的话:“今天想出人头地要比十五年前或四十年前容易多了。看看人口的增长和个人所得的大幅提升……这个国家遍地都是机会。”

确实如此,而且要不是财富分配的情形比以往要好,有许多的机会就不会存在了。雇主看到了让员工有参与感对自己、对民众以及对社会的价值,认可了这是创造极大财富与让财富普及的最佳方式。

在自己家里分享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