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游击:表哥的故事(第3/5页)
60年代,中国与缅甸边界谈判,中方做出了很大让步。但1967年“文革”中,在缅甸仰光就读的华人学生,也成立“红卫兵”,开始了一系列过激行为,以至于引起大规模的反华活动。大使馆和新华社分社被砸,旅缅华人惨遭牵连,两国矛盾突然加深。缅共的彭家声部这时也被驱赶退入云南,这支武装马上被解放军整编和训练。当时早已在贵州和四川的原缅共成员,也被紧急集合武装起来,正式打出“人民军”的番号,向缅甸政府军发动了突然反扑,而当时云南军区被赋予了支援缅共的任务。
由中国军事顾问和先进武器装备的人民军,一夜之间过关斩将,转瞬占领果敢地区,向萨尔温江西岸扩张。他们编制成立了四个军区,这就是今天缅北佤邦、掸邦各个割据势力的由来。当时,正是中国知青下乡运动大规模开始之时,如火如荼的缅共武装斗争,给了这批苦闷青年一个诱惑——与其在国内务农,不如参加世界革命。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不仅提供武器和顾问给缅共游击队,还认可中国知青越境从军参加“革命工作”。
表哥和他的小舅来到缅北的一个征兵站,二话不说,每人马上拿到一套简陋的军服,以及中国制式长枪和弹药。缅共根本就不培训这些新兵,他们立即被分配到两支部队,转身就投入了著名的“滚弄战役”。
六
天性尚武且机敏过人的表哥,无师自通就学会了狙击和野战。他所在的那个营,主要驻守在一个原始森林里的壕堑中。目光所及的山下,是一个坝子和一些农户,对面的山上则是政府军的驻地。坝子乃缓冲区,农民也不管两方的冲突,依旧自耕自足,同时还要为双方都提供菜蔬补给。
白天基本无战事,夜里,双方都会派出小组,去对方阵地偷袭和骚扰。在死神面前,大家轮流上场,各自凭本事和运气拼搏。轮到表哥时,他和两个战友多带了两颗地雷。他们在夜色中潜入敌方营地前,在逼近的小路上埋下杀器。然后他朝着对面堡垒的隐约灯火射击,立刻引出了喊叫着的追兵,很快一声巨响,一片惨叫……他们得胜回营。
那时的缅共,经费不足,供给自然也是朝不保夕。他们在丛林之中,成天与各种蚊虫和旱蚂蟥作战,常常食不果腹。但是战斗的血腥味,在那个充满革命的年代,几乎天然地吸引着这些从小看战争电影的浪漫青年。十八九岁的孩子,虽有时代迫害的怨尤,却又多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枉自挥洒着他们的青春热血。他们在自家尚不能解救的厄运中,却在热带丛林中幻想着世界革命,妄图去解放全人类。
表哥身边,一批批知青战士默默死去,一个个幸存者开始站在了指挥岗位上。伤残的英雄一样树立为模范,政工干部夜夜催眠着这些走投无路的男女。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天资禀赋不同的思考者。表哥的一个战友,同样是昆明知青,其父曾经是龙云将军的参谋长,在那个特定年代也被打倒,孩子们跟着饱受欺凌。这个冷静聪慧的年轻人,与表哥成为烽火狼烟中的铁血哥们儿,在兵戈血肉的厮杀间隙,他开始厌战,开始私下倾诉对这场革命和战争的迷茫……
革命从来不允许怀疑者的存在,更何况这种被迷惑而虚构的义战,从根基上就害怕被质疑。缅甸百姓对游击队带来的不安和重负,啧有烦言;毫不高尚的同族厮杀,也让这些确实有一点知识的邻国志愿者,渐渐寒心起来。表哥的这位唯一可以肝胆相见的战友的日记,终于被缅共政委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他的笔下流露出的对缅共的质疑,以及对前途的悲观绝望,使得政委杀机顿现。
为了杀一儆百,队伍集中观看对这个潜在的叛徒的宣判。他被罚跪在地上,南亚的烈日在雨林中腥热潮红,千山鸟飞绝一般的寂静。一个为了逃避“文革”迫害、曾经怀抱崇高理想的中国青年,却被叛军冷血地击爆了青春的头颅。那一刻,表哥看见了飞迸的脑浆,带着那些缤纷的思想碎片,暴雨般散向异国沃土。他强忍的泪眼突然看见了恐惧,看见了革命的无情和虚无……
似乎是为了考验他的忠诚,他被点名抽出来挖坑埋葬他的兄弟,他一点一点收拾着那些生命碎片。他看见那爆裂的眼珠,绝望地朝向北方,在那迢递千山之外的北方,是他的祖国,是初恋,是倚门终身的老母,和那个同样破碎的乱世之家。天性血勇的表哥,埋葬了他的同胞,同时也埋下了他的愤恨和质疑……
七
就像当年苏共对中共的“国际主义援助”一样,中国方面对缅共,也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这场被邻国暗中支撑的内战,令缅甸政府头疼万分。两国原本建交,领导人还得在不同场合见面,缅方一再向中方提出抗议。70年代末,中国大幅度调整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开始付诸实施。于是缅甸政府军与缅共进入僵持对峙,各自等待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