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推开书房的另外一扇窗

——在美国迈阿密书展的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

这次我怀着极端失落的心情,来到迈阿密,来到我们这个演讲大厅。原来早就听说,每年一度的迈阿密书展,是美国出版行业中最大的、数一数二的图书圣诞节,原以为作家们的到来,会如奥巴马的到来一样,因为人山人海而让警察手忙脚乱。可结果,每个作家的到来,都如中国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平静、日常,风不惊、浪不动。

迈阿密优美纯净的大海,没有因为世界各地作家的到来再多优美一点点,也没有因为大家的到来,而浑浊一点点。大家的到来,和没有到来一样。

原来,我以为这个演讲大厅,会因为我们中国作家的到来而如斯蒂芬•金的到来一样,人满为患,连走廊、过道上都站满了读者和听众,可结果,这里还空着这么多的位置。也好。这样更好。这样可以让作家再一次明白,作家就是作家,作家不是明星,不是政治家。而你们坐在这里,是纯正的、心地高洁的读者,而不是那些明星和政治家的粉丝和崇拜者。人少有人少的好处,就是你们在座的到北京去,我可以请你们每人吃一只烤鸭,可如果这里果真人山人海、听众万千,你们每人要我请你们吃一只烤鸭,那我可就要倾家荡产了。

人少的又一个好处,就是我可以给你们说悄悄话、私密话,说那种人多时不可以讲的话。今天,我就在这里给大家讲三句实在话、老实的私密话,讲那些也许听众太多就不宜讲的话:

第一句实在、老实的话,是从文学的角度去说,因为中国的体制、政策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国作家写作的开放性、自由度确实不如你们美国、欧洲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国家的作家。中国作家应该承认这一点,没必要遮遮掩掩,态度暧昧。但是,它的封闭度,也绝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黑暗、专断,写作的头顶没有天井的光明和白色。说句形象但不准确的话,那就是在作家被封闭的书房中,那里有两扇窗子组成的窗户,我们用30年改革开放的时间已经将其中一扇推开,而另一扇还在封闭着。中国作家在书房中的写作、呼吸和向窗外世界的观望,都是透过这一扇被打开的窗户。就是说,在作家的书房中,因为只有一扇窗户的打开,那么这个书房,它就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而作家在这个书房中,为了写作,为了保护他的眼睛,为了他的生活、生存的便利,也还因为一个贪图舒服、享受的人类惯性的生活习性在作家身上的延续,他就喜欢在光明中待着。喝茶、聊天、看报、写信等,这类我们大家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情节和细节,不都是要在光明中,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到黑暗中去吗?很多时候,作家也是常人。他就待在这片半扇窗子映照进来的光明中,在光明中写作。于是,大家的作品也就充满了光明、歌声和眼可见、手可触的一种简单的真实。而那书房中——作家用智慧思考、怀疑的另一半——可能就是读者在生活和阅读中根本看不到的另一半——那心灵和大脑的另外一扇被关闭的窗户,作家不去表达,读者也无从看到了。

一个作家有一个书房,其实这时就只有半个书房了。

作家手中的笔,原来是双色或多色的,这时就只有单色了。永远是一种颜色了。

第二,书房的外部世界——中国今天的丰富、复杂、荒诞而又充满朝气的现实世界,因为那书房永远关闭着另外一扇窗,当作家探头从书房观察、感受现实世界时,就只能看到半个世界或半个世界多一些。无论如何,如果一个完整的世界必须通过一个窗户才可以完全看到、感知和心领神会时,那么,你的心灵、头脑都只能通过半个窗户去感受,你又如何可以感受完整、全部的真实世界呢?更何况,中国世界之大之复杂,往往是即便我们打开一扇窗户、十扇窗户,就是从那书房中走出来,从那窗户中挣脱身子跳出来,身在其中,达到人和现实浑然一体,我即现实、现实即我,也很难全面、真正洞察和把握现实生活的根本和真谛,更何况你只从那半个窗户中去观看世界呢?

中国作家在今天,几乎大家都会在任何场合说这样一句话,即:今天,中国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真实故事都比作家虚构的小说故事更丰富、更好看,也更为深刻和深邃。为什么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又没有在大家的写作中表达出来呢?就是因为你知道了现实的深刻和复杂,可你并没有从那书房中走出来,并没有把身子从那被关闭了一半的窗户中挣脱着跳出来。直接地讲,你知道现实的真实在哪儿、复杂和尖锐在哪儿,但你并没有真心和勇气去表达。你钻在书房,手握单色的圆珠笔,因为知道而逃避,因为知道一个作家直面现实的风险、孤独而逃躲在书房中不出来,也不愿用自己的勇气去推开那关闭的另外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