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求学之路(第12/22页)
在海德堡大学附近,有一条小路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位于内卡河北岸山丘上的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小道”。历史上的许多诗人、哲学家都曾经在这里散步和思考,驰骋着自己的思维及思想,以此为更多的人类造福。诗人歌德、哲学家黑格尔、还有韦伯、雅斯贝尔斯、迦达默尔、海德格尔……这些名字叫起来都如雷贯耳的人,曾经都在这条路上徘徊过。著名音乐家舒曼也曾在这条林间小道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站在“哲学家小道”上,从这里远眺,可以将对岸海德堡古城的石墙红瓦以及渐行渐渺的河景尽收眼底,一切美景一览无遗。因此,这条小道也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散步之处”。在19世纪初,德国作家、诗人荷尔德林以及艾兴多夫就经常在这条小路上散步,相互讨论,探索哲理,思考人生。他们是席勒和歌德的同时代人,最终以充满个性的创作形成了海德堡浪漫主义派,影响深远直到今天。
二战期间,德国本土几乎被夷为平地,而万幸的是,海德堡是当中仅有的未被炸毁的几个德国小城之一,不仅逃过了那场战火的摧毁,并且还保持了古老的原貌。海德堡之所以能被保留下来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当时制定对德轰炸计划的盟军将领之中,不乏有海德堡大学的毕业生,他们不忍看母校摧毁于战火之中,于是对上级说:“咱们不能把整个德国全炸毁啊,总得留下一个给我们当作将来的驻地呀!”于是,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海德堡终于侥幸被留了下来,幸免于战火的洗礼,古城风貌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除了海德堡,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改变了它往日的模样,唯一不变的就是海德堡了。
海德堡,我爱你已久,多么想称你为母亲,并献上一支朴实的歌,你是我在祖国见过的最具农村风味的城市。好似林中的小鸟飞出树梢,闪耀在你身旁的江上横跨着,那座轻盈而又坚实的大桥,桥上人喧闹不已。一股神一般的魔力曾吸引我,登上大桥,那时我正路过,令人神往的远方照进,我置身的群山之间,朝气蓬勃的大江向平原流去,悲喜交集,恰似顾影自怜的心,恋恋不舍地投入时间的大潮。你为那位游子捧出股股清泉,又送来凉爽的树荫,两岸目送着他,浪波里荡漾着它们的倩影。饱经沧桑的巨大城堡,沉重地垂入山谷、山均,被风风雨雨侵蚀;而永恒的太阳却用返老还童的光芒浇铸着苍老的巨人形象,四周有郁郁葱葱的长春藤;阵阵悦耳的林涛,鸣响在城堡之上。盛开的灌木丛毗连着欢快的山谷,或背靠山崖,或偎依着河堤,你那条条欢乐的小巷,横卧在芬芳的园圃下。
——荷尔德林《海德堡颂》
德语的传播者——歌德学院
“歌德学院在德国境外的世界各地都有分校,那种性质,大半以文化交流为主,当然也可学习德文。”
——三毛
歌德学院其实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三毛的德语就是在歌德语文学院学习的。在歌德学院的这段时期,是她最为安心的一段时期。歌德学院向来以严格的治学理念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著称,再加上本身德国人性格特征就极为严谨认真,学习用功,而校方又要求三毛必须在一年以内拿到高级德文班毕业证书,所以可想而知,三毛在歌德学院学习的那段时期压力有多大。
“德国人凡事认真实在,生活的情调相对地失去了很多,我的课业重到好似天天被人用鞭子在背后追着打着似的紧张,这使我非常的不快乐,时间永远不够用,睡觉、吃饭、乘车都觉得一个个生字在我后面咻咻地赶。”
三毛后来还经常回忆自己在歌德学院学习时的苦乐生活:
“‘歌德学院’在德国境外的世界各地都有分校,那种性质,大半以文化交流为主,当然也可学习德文。在德国境内的‘歌德’,不但学费极为昂贵,同时教学也采取密集快速方法,每日上课五六小时之外,回家的功课与背诵,在别的同学要花多少时间并不晓得,起码我个人大约得钉在书桌前十小时。一天上课加夜读的时间大约在十六七个钟点以上。当然,是极为用功的那种。别的同学念语文的目的不及我来得沉重,而我是依靠父亲伏案工作来读书的孩子。在这种压力之下,心里急着一个交代,而且,内心也是好强的人,不肯在班上拿第二。每一堂课和作业一定要得满分,才能叫自已的歉疚感少一些。
“苦读三个月之后,学校老师将我叫去录音,留下来一份学校的光荣记录;一个三个月前连德语早安都不会讲的青年,在三个月的教导训练之后,请听听语调、文法和发音的精准。那一次,我的老师非常欣慰,初级班成绩结业单上写的是——最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