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定撒哈拉沙漠

因为偶然看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介绍,于是三毛来到了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面对这片凄艳寂寥、残阳如血的大沙漠,三毛几乎不能自已,她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的美丽星空。

“从机场出来,我的心跳得很快,我很难控制自己内心的激动,半生的乡愁,一旦回归这片土地,感触不能自己。”

来到沙漠,她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经常用中餐款待荷西和他的朋友们;经常教邻居的女孩们识字,并且用简单的医疗知识解除他们的病痛;甚至她曾在刚结婚不久一个人跟着运水车,深入沙漠的腹地,了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

说起非洲,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非洲大草原,但恐怕也没人会忽略被称为“沙漠之王”的撒哈拉沙漠吧,这片全世界最有名、最神秘、也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非洲北部版图的全部。“死亡”与“荒凉”总是被人们当做沙漠的代名词,撒哈拉更是如此,它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但就算如此,撒哈拉仍旧是冒险家们的乐园,同时也是浪漫主义者的天堂,由于沙漠的变幻莫测,不同的人来此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撒哈拉沙漠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个性的地方,它既能让人体验生与死的选择,又能带给人们温柔、甜蜜的感觉。有人说,去了撒哈拉沙漠你才能爱上这个世界,也会同样爱上撒哈拉。台湾女作家三毛就是这样爱着撒哈拉的:

“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这让撒哈拉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一道唯美孤寂的风景,而也正是三毛所说的这份苍凉使撒哈拉将大自然的究极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悲凉而华丽的金色震撼

“这些沙堆因为是风吹积成的,所以全是弧形的,在外表上看去一模一样。它们好似一群半圆的月亮,被天空中一只大怪手抓下来,放置在撒哈拉沙漠里,更奇怪的是,这些一百公尺左右高的沙堆,每一个间隔的距离都是差不多的。人万一进了这个群山里,一不小心就要被迷住失去方向。我给它取名叫迷宫山。”

——三毛

一粒沙子,代表一个原始的细胞;一座沙丘,代表一个旺盛的生命;一片沙漠,代表一世历史的延续。站在这片沙漠之中,享受万籁般的寂静与宁静。这让我们更懂得了生的艰辛,更了解了活的可贵——为了那一汪的幽蓝,那一丛的青绿。沙漠自然有其美丽的缘由,它的存在也无不合理性;远离红尘喧嚣与名利的追逐,恪守着孤傲的虚无以及清醒。心灵的东西从此获得了物质的形式,正是造物主让人类在沙漠里面看到了鲜花遍地开、泉水叮咚响的精神花园。即使是在深深的沙漠下,也依然有淙淙的流水,仅仅只是你还没有挖掘到它罢了,这就犹如我们的人生。自己置身其中,发生的一切让人目不暇接,唯有惊叹不已。大自然的杰作,堪称是鬼斧神工,偏又奇妙无穷。有沙漠的地方,不一定只有荒芜与悲凉。拥有沙漠的心也不会只被搁浅。

大漠孤烟直

“想起了沙漠就想起了水,想起了爱情就想起了你……”

——三毛

“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可以说撒哈拉沙漠就是沙漠中的沙漠。

沙漠中是很少有人烟的,更别说绿色的植物了,这样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年三毛与荷西要冒险去总督的花园里偷植物来装饰自己的小家了:

“那个晚上,我们爬进了总督家的矮墙,用四只手拼命挖他的花。”

如果让人在沙漠中行走几个小时,应该很少有人不晕的吧。但是,传说在四千多年前,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却在这片沙漠里走了三个多月,而他身后还带领着200多名从埃及逃出来的以色列奴隶,这位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摩西,他将带着这些奴隶们穿越撒哈拉、横贯红海、翻越神山之巅,奔向上帝所指示的福地(《圣经旧约》之出埃及记)。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是长久以来,撒哈拉沙漠的确犹如天险一般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终于相继开通,使冒险家们的梦想得以成真。沙漠中的旅行是对人的体力、耐力、心理承受能力与智力的挑战,虽很煎熬,但却奇异而刺激:游走漫漫大漠,远离城市的喧嚣。穿越撒哈拉是世界十大奇旅之一。进入撒哈拉,起点一般始于突尼斯或摩洛哥。在深入大漠以前,可先游览沙漠周边古老的城市,随后乘坐专门的车辆,融入沙漠旅行队,浩浩荡荡地启程。穿越起伏连绵的沙丘,走访神秘原始的部落,在绿洲集市上买卖寻宝。行程日期是不一定的,但是可做调整,基本上都在三周以上,有的甚至可延续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