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定撒哈拉沙漠(第11/22页)

提姆加德城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提姆加德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从遗址内发掘出的所有文物,包括有石器、木器、骨器、银器、铁器以及各种材质的饰品和雕刻,最有名的就要属马赛克画作了,保存至今仍然色彩鲜艳,画面依然清晰可辨,不仅重现了当时部分的社会风情,还体现出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博物馆外面还有很多的墓葬碑石及石雕,石雕的内容通常都是人物雕像,轮廓清晰、线条流畅、表情生动、动作优美,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丧葬传统。

姆扎卜河谷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姆扎卜河谷的评价:姆扎卜河谷景观,是伊巴丹人在10世纪时围绕着他们的五个吉苏尔或称为城堡而修建的,完工之快令人称奇。简单,实用并极适应环境。姆扎卜的建筑结构是为群体居住而设计的,但同时也考虑到了家庭的结构。当今城市建筑的设计者可以此为借鉴。

姆扎卜河谷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北部,也就是西部大荒漠的东北部,就好像是一片从石灰岩高地切割出来的谷地。进入姆扎卜河谷,就犹如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里是一个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整个河谷弥漫着一派安静、祥和的舒服气氛。这个居住地是由回教的分支,信仰着伊巴德教派的莫查莫部族,在西元十世纪时围绕着他们的五个村庄修建而成的,从此就被完整地被保存于姆扎卜山谷中,因此,河谷居民们有着相同的信仰。而这种简朴、实用以及适应环境的特性,也是专门为了群居的生活而设计的,由此可见,姆扎卜河谷的居民们是非常重视家庭结构的,这种观念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也许,这与河谷恬静的生活环境以及居民们虔诚的信仰也有点关系吧。而姆扎卜河谷的建筑对于近代的建筑家而言则是设计灵感的泉源,这让很多设计师如获至宝。河谷内的五个村庄分别是:盖尔达耶、贝尼·伊斯奎、艾·阿特乌弗、梅利以及克和布·诺拉。纵观整个河谷,75平方公里的莫扎比特包括了五个防御性的村庄、季节性的工事(也叫夏季“要塞”)、墓地以及茂密的棕榈树林。在河谷内顺流而下,可以看出围绕着河谷的五个村庄都分布在五个各不相同的地型区域中:小岛、山梁、丘陵顶端、峰顶以及盆地之中。姆扎卜河谷所处的这个位置可说是得天独厚的,因为就连流动的游牧部落也很少能到达这里,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无人打扰的理想居住地。

那么,为什么姆扎卜河谷的居民会长途迁移至此建立居住地呢?根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姆扎卜河谷居住地莫扎比特建立于公元十一世纪,历史上主要是起防御的功能。公元十世纪时,由相当数量的非阿拉伯语伊斯兰教徒组成的伊巴底斯教派(其中包括柏柏尔人)统治着马格里布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被称为伊巴底王国,它的首都是塔赫特,这里也是这个教派的圣城和发源地,每年都有很多信徒来此朝拜,这个教派的学说奉行两个反对,即反对什叶教派,同时也反对逊尼教派。后来,没过多少年,塔赫特被法蒂玛王朝的缔造者(信奉什叶教派)摧毁了。伊巴底斯仍旧幸存的教徒们逃亡了世界各地。他们在努力寻找,努力寻找新的领地以便定居下来,因为,他们已经厌烦并恐惧这种到处漂泊逃亡的生活了,于是,他们来到了姆扎卜河谷,并在这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姆扎卜河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更易于防守的定居点,然后,开始了虽然平淡,但却安宁惬意的桃源生活。

五个防御性村庄并不是互不来往的,他们之间经常相互往来交流,不仅如此,除了五个村庄以外,还有一个共同人口区,这些共同的人口在更大规模的一个城市中和平共处,倒也相安无事。每个村庄都分布在从清真寺到城墙的若干同心圆中,非常规律,也非常齐整。而每个村庄都在其城墙的外面拥有夏季“要塞”,这样,从表面来看,安全是很有保障的;这种夏季移民点往往没有正式的固定形态,常常包括人工棕榈树林、清真寺以及公墓。每个防御性的村庄房屋的外观都是和谐的蓝白相间,让人不由的想起晴朗天空中的蓝天白云,这些村庄的房屋都建在拥有一个尖塔的防御性清真寺的周围,这座尖塔则担负了望塔监督的作用,犹如众星拱月一般。姆扎卜河谷的建筑景观是由简单的覆盖石灰的泥砖结构建筑组成的,这些建筑的外观呈方方正正的立方体,旁边有狭窄矮小的出口、阳台、拱型走廊以及水平通路等。处于城墙外面的夏季“要塞”,从建筑看上去都具有防御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