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爱玛法达
你不爱喝汤,至少没有我那么爱喝汤。不过在生活环境中,像我那么爱喝汤,喝那么多汤的人,好像也很难找得到。以前吃饭时,劝你喝汤,你会说:“我又不是你!”现在,劝你喝汤,你就会讲起另一个不爱喝汤的小女孩——玛法达。
你会模仿玛法达每次看到汤上桌时,做出的奇怪表情;你还会记得她把嘴巴上留的一点汤擦掉,苦恼地说:“有什么办法擦掉我潜意识里的汤呢?”玛法达是阿根廷漫画家季诺创造出来的人物,三十多年前被引进台湾。那个年代,我们对阿根廷多么陌生(到今天也还是很陌生),但神奇地,通过三毛的翻译,借着三毛的高知名度,玛法达被台湾接纳了,成为让很多人记忆深刻的漫画。
包括我。几十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漫画里那几个小孩的模样,我眼前随时可以叫出玛法达、吉也、菲立普、马诺林、苏珊娜、米盖的形影。更重要的,几十年来,我牢牢记得他们每个人特殊的个性。
菲立普永远在犹豫,告诉自己应该去做功课了,但又迟迟不去,同时心中充满罪恶感。马诺林随时想着怎样可以赚钱,可以增加家里杂货店的生意。苏珊娜则只关心白马王子,未来的丈夫、小孩,婚姻与家庭生活。米盖是个小小哲学家,想的都是别人想不出也回答不出的问题(“拖鞋为什么要依赖人才能走?”)……
我不记得小时候将这套《娃娃看天下》漫画看了多少次,但是记得,这套漫画让我开始对人的个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开始会观察班上的同学,甚至身边的大人,试图理解他们究竟拥有什么样的个性。有一阵子,看一个人的个性,几乎变成我认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方式。
长大之后回头看,对季诺、三毛和《娃娃看天下》有了深一层的感谢。书里每个小孩都有不同个性,但他们却每个人都有其迷人之处。就连我小时候最不能认同的苏珊娜,都留下了让我忍不住反复想起的画面。苏珊娜举起她的食指,不满地说:“我不喜欢它,因为它只能用来说‘不’。”一边说,一边摇摇她的食指。太经典了,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说法。
我无法讨厌他们任何一个。原来不同个性的人,有不同可爱的地方。我在阅读漫画中学习接近乃至欣赏和我不同个性的人。
我注意到,桌上的《娃娃看天下》你已经看第三遍了。我了解那种忍不住会一直想翻开来,看看那几个小孩做什么、说什么的感觉。或许你也和我小时候一样,会把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个性特色,拿去比对同学或爸妈、老师的言行?或许你会因此体认,许多不同个性的人一起相处,往往比类似的人互动,来得丰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