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就像挑伴侣,失业不可怕

当我第一次见到在学校里做打扫的这个个子高挑的瑞典金发美女安娜时,惊呆了。其时安娜高中才毕业,还没打算上大学,也就是正在所谓高中毕业后的空当年。在中国,凭这年龄身材长相,随便做个嫩模月赚几万不成问题啊!可是,这个美女,是在做清洁工。好奇之下,就问她为什么做如此选择。“为什么不呢?”她热情开朗地和来来往往的学生打招呼,“这个工作的时间很适合我,早上7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然后有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可以由我支配,做我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很适合我!”我当时无语。

再见她,是几年后的北京瑞典使馆。度过了两个空当年,她方选择开始大学生活。毕业后,用她积极乐观的态度,找到了瑞典使馆驻北京签证处的一份工作。以为她会就此稳定下来,谁知不然,她告诉我计划几年后辞掉工作去西班牙住几年,而最大的理由就是她喜欢西班牙的舞蹈。

话说回来,这个美女虽然高中才毕业,但瑞典年龄对工资的影响不大,不会论资排辈,不论工作还是收入能力占主导。就拿我熟悉的教育行业来说,通常一名任课教师在学校会担任至少两门课的教学。如果按小时来算,一小时按三个小时的报酬。就是说教课一小时,但是学校会付三小时的报酬,另外两个小时算备课费。这样的话,你教了两门课3个小时(每门课一个半小时),就相当于上了一个八小时的全天。在瑞典一名代课老师的工资大约在是2.8万~3万克朗,除去税收,能拿到2万~2.3万克朗。这个行业的收入中等略低,但也许能作为瑞典各行业收入的一个比较点。

所以总体来说瑞典的工资,税后的话,高科技领域的大概在四五万克朗左右;打扫清洁护理等工作,大概在一万七八千克朗左右。因为国家要有意平衡大家的收入,不至于出现两极分化,所以虽然各行各业收入略有差别,但总体还是处于平均水平。

说句题外话,唯如此,北欧人的心境才难得地如此平和,当个人收入不再成为奋斗与论输赢的目标之后,人们才会静下心来做一些其他的事。所以在北欧,人们个性中的特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凡做事开头,必问一句:“这是我想要的吗?”不论工作、学习、宗教信仰,甚至男女朋友的选择。比如婚姻,我们有句话,谈对象选伴侣讲究“门当户对”。这个门当户对里更多是物质财力权势上的门当户对,比如世家子选世家女。

外国人谈论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而这个门当户对里讲究的是两人之间“小宇宙”的兴趣爱好、个人修养与性格上合拍与否。除了王室的婚姻。但王室的婚姻现在也讲究两个人“小宇宙”之间的和谐与合拍。看对了眼,公主也可以嫁给街头健身房的教练。

所以在这里不得不啰唆一句,以正视听:盖因中国女嫁外国男这方面,人们有个认知的误区,总认为娶咱女同胞的外国人不是混得不好的就是好吃懒做酒鬼无赖吃国家低保救济的。坏婚姻有没有?有!到哪儿都有!那些不以白头偕老为目的的婚姻就更别提了!设若是心怀叵测为了一个目的嫁到国外去的,遇人不淑,那婚姻的确惨了!

但就我所见,若是真心相爱而结合的国际婚姻,人的确是过得比较幸福的,且生活质量也很高。像环球旅行,年度滑雪,春日午后在家中后院满树苹果花下的躺椅上喝咖啡晒太阳这种事,尔等小资抑或业界大佬孜孜不倦喋喋不休构筑于脑海的理想生活状态,对这边经历过婚姻惨痛而后邂逅真爱的大妈们则是一种生活常态。婚姻里的喜欢、快乐、珍惜,中国人懂,外国人也懂。

再说回前面的话题。良好的体制不仅保证了收入稳定的中产阶级的利益,也保护了低收入人群的权益。比如每年瑞典浆果蘑菇成熟,都需要雇人去森林里采摘。这些工作以前是瑞典需要钱的大学生和年轻人去做,后来由泰国、菲律宾等国的人垄断,每年夏天这些雇主会专门从其他国家组织人通过职业中介进入瑞典采摘。为了防止剥削与压榨,瑞典制定出浆果、蘑菇采摘工人的最低收入下限为16000克朗/月,否则算雇主违法。

事不在大小,兴趣第一。既然各行各业收入差别不大,以兴趣为第一选择就成了就业的最低标准。北欧各国也鼓励人们去大胆尝试不同的工作,以找准未来的职业定位。政府提供大量实习机会的措施保证了大家在尝试不同领域的时候,还有一定量的经济收入。这个措施,就是职业规划措施。除非那些天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坚持不懈努力去达到的极有目标感的人,否则还是多学习、多实习,在职业规划措施的帮助下,最终找准自己的未来职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