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每个人都可做老板

说起来,在北欧开公司的条件和手续简直简单得就像去菜市场买趟菜。某年和几个朋友瞅准跨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一合计,合资五万克朗,创办了一个北欧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小,大家都是股东,各司其职,各出其力,闲暇时实现一点自我价值,公司的创立,倒也蛮有意义。

北欧人外表内敛含蓄,其实内心世界异常丰富,个人创意层出不穷,用之不尽的时候,创办个人公司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另一方面,以瑞典为例,为开拓国家市场,扩充国力,只要10万克朗,就可投资移民。这些政策最有远见和最大的贡献,为本国人尤其移民提供了一个就业出路,正所谓,再不济,开个公司自己给自己打工。免坐吃福利,支持每一个人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就拿瑞典本国人为例,公司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最常见的有两种:零投资起步的贸易公司和五万克朗起步的AB(Aktiebolag)有限公司。两种公司的区别在于零投资起步的贸易公司,以后公司经营中出现亏损,导致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所背负的债务必须由个人即公司法人代表承担,与个人利益挂钩,因为债务须由自己的卡中划付。

五万克朗起步的AB有限公司,就像我们创办的瑞典风雅国际文化传媒公司。如他日公司经营亏损宣布破产,公司所负债务则由政府承担,个人可以免除债务。且申办公司的条件也异常简单,通常资料齐全,十个月左右公司就可以正常注册经营。不过话说回来,公司濒临破产,这边最通常的方式是卖掉。虽然说申请注册公司如此简单,里面不免还会费些周章和时间,有些人懒得搞这些周章,就愿意直接从别人手里买注册好了的公司。届时一同去银行一公证、一改名过户,买卖就成交啦。

虽然注册公司如此简单,但是很多瑞典人还是崇尚简单的生活理念,觉得开办公司十分占用精力,是件麻烦的事情,所以只是将开公司作为第二职业,颇具玩票性质。即使开办公司,也是零投资的贸易公司,经营一些没有太大风险的项目,有生意的时候接一单,没生意也不积极主动争取,就那一直放着。

北欧开公司的另一个好处是,税收和生意挂钩,虽然税高,有生意就有税,没生意也不用交税,公司开起来没时间经营就可以一直在那放着。比如我的一个干IT的瑞典朋友,因为十分精通汉语,工作之余,申请注册了一个零投资起步的贸易公司,主要以翻译资料为主。在网上给自己的公司建了一个网页,就开始经营,生意也是做得有一搭没一搭。

问为什么开了公司又不好好经营,答曰:1.体验,我有这项技能,就应该创造体现这项技能的机会。2.体验中等机会。颇有点守株待兔的意思。又问生意如何。她答:“才给一个和中国有生意来往的瑞典跨国公司翻译了一册机器使用说明书。”也是利用下班业余喝咖啡的时间完成工作,看起来真是轻轻松松挣钱。何况像做翻译这样的公司,根本无须担心破产,不置一桌一椅,完全靠知识挣钱,百分百安全。怪不得北欧朋友聚会,一问起来,个个都是隐形的老板。

相对风险系数低的贸易公司,AB有限公司就需要深思熟虑地去注册和经营了。现在北欧正常运作的,大部分是AB有限公司,需投入人力物力。北欧人工贵,哗啦啦一下聘请一帮“打工仔”来自己公司做,那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在北欧经营AB公司,很多都既是老板,又是员工。

宽松的公司注册政策,也给很多移民的就业开辟了一条新航道:并不是每个移民都是青春鼎盛知识丰厚一身技术的时候移民过来,更多的是已到中暮年的因为个人生活而定居北欧的移民。这些移民在掌握一门新语言、适应新环境甚至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如何生存下去?这时,宽松的公司申请政策,就体现出了其高瞻远瞩、颇有远见的优势:帮助就业困难的移民开公司,自己给自己打工,实现一技之长。所谓,再不济也可以去当老板。

比如瑞典街头林立的寿司店,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国人所开。中国人似乎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美食家,只要开了饭店,稍加点拨甚至是无师自通,悉心边经营边钻研,很快就可以在这个领域混得风生水起。养活自己和家人,过着有房有车一年去旅行一两趟的生活,起码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就是要辛苦些,在一些小一点的寿司店,一个老板,同时身兼材料采购、大厨、跑堂等诸多身份是平常不过的事。所以北欧饭店不论大小,在午饭时间客源最多的时候,大部分都采取自助的形式,一方面招徕客源,另一方面老板也实在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