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就这样一年四季走过(第5/6页)

阿寐带着我们欣赏名胜美景,品尝地道美食,认识真诚幽默又有风度的当地朋友,在老餐馆里一边吃着Polenta con baccala,一边听他们讲维罗纳的坊间趣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其乐融融,一切都那么自然。我们走过夜色中古老的石桥,在Adige河水的流淌声中,情侣们手拉手的呢喃声中,登上山顶,看着夜晚的维罗纳,她的美让人迷醉。夜深的时候,我们结伴走在静谧的老巷子里,偶尔身边走过一两只根本不怕人的猫,飘过一两味餐厅的菜香,还有酒吧慵懒的灯光,和着天上的星星,这夜晚本身就像诗一样的美。

期待已久的音乐会上,我们惊喜地欣赏到了已近失传的诗琴和羽管键琴的同台飙技。在音乐会后,走进那家音乐家们私下聚会的餐厅,把酒言欢,听阿寐与老陆畅谈音乐,虽然我不懂,但那畅快的话语,会心的笑容,与餐厅在器皿和装修上的极致考究一样,令人惊艳。不难想象,当夏夜来临,最负盛名的歌剧季开幕,满目华服盛装,入耳有经典天籁,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啊。

我迷上了维罗纳,因为她的优雅,别无替代。

无论是沉淀着古典之美的罗马剧院,还是街头匠心独具的老店铺,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品味到的,每一件东西都让这份真正源自生活的优雅以最大限度冲击我的感官。

Arena di Verona(古罗马竞技场)那斑驳的古石头墙下,开着安静的咖啡馆;Piazza delle erbe广场优美的雕塑下面摆着热闹的蔬果摊,沉甸甸的历史感和安逸的日常生活,如交响乐般和谐演奏着,毫无冲突之感。站在小广场上,伸出手挑选自己喜爱的水果时,感觉自己就是这曲交响乐的指挥家,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从容,自如,又理所当然。

我钟情了维罗纳,因为她的古朴,融入细腻的生活。

要不是那些屹立了千百年的罗马式建筑,要不是黑发黑眼睛的阿寐不时轻快说出语调摇曳的意大利语,我会告诉我自己,这不是意大利,这里也不是异乡,这不就是我心中那一直梦想的城市吗?

毫不夸张地讲,我和维罗纳一见钟情,爱上了她。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是这里,留住了阿寐。

临别的那天下午, 坐在露天酒吧里, 我呆呆地看着Arena di Verona,啜饮着一杯Aperol,静静地听阿寐讲她在维罗纳的点滴生活,讲她书中的故事。我对她说:“你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有这样的经历,你的书怎能不美,你,又怎能不美?”

感谢阿寐,让我为她这本新书写下这篇友情后记,让我又有机会,可以回忆起这个优雅的春天,与这一段美丽的相见。

李雷

2014年6月 北京

编后记 与诗意相逢

从我第一次和阿寐沟通这本书开始到现在这本书的出版,历经近两年的时间。2013年1月第一次联系阿寐,各种机缘巧合,让我与这本随笔集相遇。这漫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等待与波折、太多的探讨和磨合,中间也有过几乎希望破灭的时候,但我还是很努力地继续做了下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坚持了这么长的时间,我说因为她的文字真的可以感动到我,我想把这样的文字呈现给更多的人。我不知道这样的表述在回答朋友问题和洽谈出版合作的过程中作用到底有多大,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阿寐的文字和故事总是有一种温暖至深的力量,当我拿到稿子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现在,这本《好久不见》在这个夏天与大家见面了,阿寐让我一直坚持的心愿也终于达成,感谢她。

也正因为这本书的来之不易和波折不断,当它终于问世的时候,我才油然而生出内心的兴奋。它满足了我这个感性的人的所有阅读期望,当我一篇一篇编排的时候,一张一张挑选图片的时候,它也满足了我作为编辑的所有职业成就感。从刚开始我们一起探讨文章选择,到内文封面设计,我们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默契和共鸣,一切顺理成章,这也许是之前讨论出版合作时的艰难直至现在给我带来的福报。

做这本书的时候,阿寐一直在意大利工作,她经常熬夜,我九点钟上班,她那边是凌晨,每次她基本都还在线,等我们谈论完头天未尽事宜和彼此的新想法,我会催她赶紧睡觉,她会对我说:“加油,你早安,我晚安。”我想编辑和作者觉得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彼此懂得,编辑懂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作者理解编辑的策划想法和风格,一拍即合。

也许是缘分使然,时光流转,远隔海岸,相逢在此。现在看来,很多事情的发生似乎是为了此时此刻的成果而早已埋下的伏笔吧。这本书是阿寐的第一本随笔集,她想对读者朋友们说一说她的故事,就像她所说的:也许不曾走过同样的路,不曾看过同样的风景,人间况味各有不同,但我们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