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祭
在上海城隍庙的珍珠市场,我千挑万选买了一副珍珠耳环,大如小雀卵,晶莹圆润,瑰丽多彩的黑珍珠,价格不菲。没想到在回老家的火车上,丢了一只,在回美国的飞机上又丢了一只,看来我与珍珠是无缘的。其实,我与珍珠也有过缘分。
九岁那一年的夏天,我在家门前的沙河里玩水,被一种锐利的东西割破了脚,摸起来一看,是一只婴儿手掌大小的河蚌,褐色的,略呈三角形,表面有许多皱纹,掰开来看,河蚌还活着,奶黄色的蚌肉一呼一吸地蠕动,有两只绿豆大小的晶莹的小珠子埋在半透明的薄膜里,不是很圆,像水滴的形状,像是鱼的眼睛。我高兴极了,忘记了脚痛,一口气跑回家给奶奶看,奶奶看后,面色阴沉地说:“在哪里捡到的,丢到哪里去,这东西不好,得了这东西的人要一生掉眼泪的,对女孩最不好。”我很不以为然,在那个年龄不知道眼泪意味着什么,我就把这两颗东西用胶水粘到原来的贝壳里,把壳上的皱纹磨去,摆在文具盒里作为装饰。
有一天,语文老师偶然注意到我的文具盒,就拿起来端详了半天,问我哪里得的,我说在河里摸到的,她说:“听说蚌病生珠,这就是珍珠。”
这就是珍珠呀,我也很惊讶,我虽然没有见过真正的珍珠,但关于珍珠的传说听得很多。最熟悉的是阿里巴巴的故事,每次听到“芝麻开门”的时候,我的眼前立刻出现满山洞的熠熠生辉的珍珠玛瑙。
西方传说中认为,珍珠是大海的眼泪。印度人认为,珍珠是神灵将晨露点化,是用来迷惑人的。你看希腊雕塑《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女神站在一个巨大的贝壳之中缓缓升起,她洒落的海水变成了珍珠。记得在读陆游的词《钗头凤》的时候,其中有一句“泪痕红浥鲛绡透”,父亲告诉我,“鲛”是传说中的南海外的一种鲛鱼,可以化作美女的形状,会纺织一种布,透明如蝉翼,所以称鲛绡,还说这种鱼会在月明的晚上哭泣,流出的眼泪会变成珍珠。
最美的故事是奶奶说的。在夏日的夜晚,奶奶望着明亮的月亮告诉我:“从前有一只海贝很漂亮,满月一样大,透明透亮的,在月光里发出七彩的光。这只海贝却爱上了天上的月亮,每到月明的晚上就对着月亮诉说情怀,但是月亮就是不理会,海贝只能把眼泪流进肚里,那些眼泪就变成了一粒粒的珍珠。”
真没想到我这么幸运,竟然摸到一颗有珍珠的贝,尽管珠子还没有成形,尚在胚胎之中,但毕竟是育珠之胎。
老师让全班同学传看了我的珍珠,并讲了蚌病生珠的故事。
说是河蚌不小心把沙粒等异物带进身体里或者自己的身体生了病,河蚌很痛苦,就分泌黏液包裹它,久了就生成了璀璨的珍珠。原来珍珠是这样来的,我对它立即产生了异样的感觉,觉得珍珠是有生命的,而且是产生于痛苦的生命。
老师还说,珍珠是很珍贵的,乾隆年间,波斯人进贡了一颗珍珠,价值连城。因为珍珠神秘的光泽,加之来之不易,被封为宝石之后。许多达官贵人以拥有珍珠而自豪,慈禧太后不仅戴珍珠,还吃珍珠粉,死后睡在几千颗珍珠做的床上。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的王冠上就镶有5000多颗珍珠。
从此,我对珍珠就入迷了,每次下河总想得到珍珠,后来干脆把摸到的河蚌放在水盆里,而且故意把沙子放进河蚌里,希望它能长出珍珠来,就像吃完了苹果把果核埋在院子里,希望能长出苹果树来,我也知道那几乎不可能,但那种痴心是无法改变的。
长大之后,对所有的金银玉钻都没有兴趣。它们虽然璀璨夺目,又高贵典雅,但我总觉得它们根本不属于自己,它们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与我的生命毫无关系。我喜欢珍珠,因为珍珠是有生命有思想的,而且会老,“人老珠黄”。人们总把女人比喻为花,其实女人更像珍珠,珍珠简直就是用来表述女人的一种语言。珍珠是流水与生命凝结而成,像女人经流年和磨砺才有珍珠般的气质。珍珠的光泽细密内敛,变幻莫测,就像女人魅力四射,而且由内而外。上好的珍珠浑然天成,不需任何加工,就像纯洁的少女,天然去雕饰。珍珠掉进污泥会黯然失色,就像女人没有爱情会很快枯萎。总之,珍珠与女人休戚相关,惺惺相惜。我爱珍珠,认为珍珠能照见我的生命,珍珠和我息息相通。
男朋友到九华山出差,我让他带一串佛珠给我,那种檀香木的佛珠,他却买了一串珍珠项链给我。我又惊又疑,惊的是我太爱珍珠,他竟然知道我的心。疑的是那么一长串的珍珠,看起来个个圆润,要花不少钱,他不是个有钱人。同时又很怕,我很怕那珠子是假的,我不喜欢任何假的东西,特别是男朋友送的。我拿在手里一会儿,觉得轻飘飘的,一根化纤的绳子串起来,接头处的白铁的扣环已经生锈了。我试着打开扣环戴起来,不料绳子突然断了,珠子哗啦啦掉下来,一个也不剩。一种不祥之感油然而生。果然,他是一个不真实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