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第11/18页)

一腔烈火

我已集中精力看到了

中午的清风

它吹拂相遇的眼神

这伤感

这坦开的仁慈

这纯属旧时代的风流韵事

呵,这些无辜的使者

她们频频走动

悄悄叩门

满怀恋爱和敬仰

来到我经历太少的人生

据柏桦透露,《往事》的灵感来源于一次简单的访问。一天中午,柏桦去拜访一位上了年纪的女艺术家,后者的风度和谈吐让柏桦深深折服,并使柏桦回想起了以往的许多经历,在各种经历的碰撞和交融下,一首诗呈现出它的雏形。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柏桦在与诗歌同题的随笔《往事》中这样阐述:“我幻想了这样一个场面:一个游子从远方归来,他轻叩锃亮的门环走进一座深院。在一间寻常的房间,两个人在正午见面了。一个青年,一个老年在层层注视、对话之后,在漫长的夏夜(诗的最后一节),故事已到达一个激动人心而又耐人寻味的幽会之所。令人感怀的夏日……不仅带给我们饮酒、看花、纳凉、赏月,也带给我们对青春时光或儿童时代的追忆,带给我们对成熟的母亲般的美人的梦想和依念……是的,这青年历经沧桑但仍天真烂漫,天真中流露细腻的礼貌和最后冲向极端的气概;这老年深藏着不轻易的感情,礼貌掩饰了她天性中长存的天真,多《往事》创作于1988年10月,是柏桦到南京后的第一首诗,也是柏桦的转型之作。值得重点推荐:

这些无辜的使者

她们平凡地穿着夏天的衣服

坐在这里,我的身旁

向我微笑

向我微露老年的害羞的乳房

那曾经多么热烈的旅途

那无知的疲乏

都停在这陌生的一刻

这善意的,令人哭泣的一刻

老年,如此多的鞠躬

本地普通话(是否必要呢?)

温柔的色情的假牙

一腔烈火

我已集中精力看到了

中午的清风

它吹拂相遇的眼神

这伤感

这坦开的仁慈

这纯属旧时代的风流韵事

呵,这些无辜的使者

她们频频走动

悄悄叩门

满怀恋爱和敬仰

来到我经历太少的人生

据柏桦透露,《往事》的灵感来源于一次简单的访问。一天中午,柏桦去拜访一位上了年纪的女艺术家,后者的风度和谈吐让柏桦深深折服,并使柏桦回想起了以往的许多经历,在各种经历的碰撞和交融下,一首诗呈现出它的雏形。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柏桦在与诗歌同题的随笔《往事》中这样阐述:“我幻想了这样一个场面:一个游子从远方归来,他轻叩锃亮的门环走进一座深院。在一间寻常的房间,两个人在正午见面了。一个青年,一个老年在层层注视、对话之后,在漫长的夏夜(诗的最后一节),故事已到达一个激动人心而又耐人寻味的幽会之所。令人感怀的夏日……不仅带给我们饮酒、看花、纳凉、赏月,也带给我们对青春时光或儿童时代的追忆,带给我们对成熟的母亲般的美人的梦想和依念……是的,这青年历经沧桑但仍天真烂漫,天真中流露细腻的礼貌和最后冲向极端的气概;这老年深藏着不轻易的感情,礼貌掩饰了她天性中长存的天真,多么可怕,她从未真正大胆而天真过。终于在一个夏日的中午,老年面对一位归来的青年燃起奇异的情感。”

老实说,对柏桦的阐释我只认同一半。如果《往事》的内容仅限于柏桦所说的这些,那么它的魅力会大打折扣,成为一个“忘年恋”故事的平庸复述。更重要的是,如果那样理解,从诗歌技巧上来说,《往事》将是平白的,毫不出众。

在我的理解中,《往事》除了具有柏桦所说的写实成分,更是一种象征,他具有高妙的技巧,特别是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这些无辜的使者/她们平凡地穿着夏天的衣服/坐在这里,我的身旁/向我微笑/向我微露老年的害羞的乳房”。“这些无辜的使者”不是指人(一个上了年纪但有些害羞的女艺术家),而是各种回忆细节的拟人化表述,这些细节不是主动回忆起来的,而是不期而至的,因此,诗人用了一个词:“无辜”。在这个夏天,“使者”到来,在回忆者的面前一一展现,不再神秘虚缈,而是“平凡地穿着夏天的衣服”。它们坐在“我”的身旁,“向我微笑/向我微露老年的害羞的乳房”,这几句,使那些微妙的、稍纵即逝的感受与回忆形象地树立起来,可知可感,同时对读者进行了含蓄而有节制的挑逗。

“那曾经多么热烈的旅途/那无知的疲乏”,一个年轻人生活颠沛,身体和精神都极为困乏,但当他从曾经深陷的往事中遭遇“这陌生的一刻/这善意的,令人哭泣的一刻”时,注意力便更改了方向,诗歌开始返回写实的层面:“老年,如此多的鞠躬/本地普通话(是否必要呢?)/温柔的色情的假牙/一腔烈火”。鞠躬、本地普通话、假牙,都是实指,描述的是人物的行动与形象,而在这礼貌与温柔中,暗含着色情的烈火。于是,“我已集中精力看到了/中午的清风/它吹拂相遇的眼神”。在“本地普通话”后面,诗人用括号增加了一个反问句“是否必要呢?”,既是对当时的情境的一种抽离,使读者紧绷的心弦达到暂时的休整,也暗含着对女性的体谅与爱护,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两人见面时的那种试探与迂回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