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菜谱为哪般
一天,我陪一位外国留学生朋友逛街。中午饿了,在路边找了家门脸挺漂亮的饭馆。小姐微笑着递上菜谱。这位朋友的中文已经学得蛮不错了,我请他先点几个菜。谁知他看了一会儿菜谱,说上面的字看不懂,好多没学过。我拿过来一瞧,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只见上面写着:芽谱。主食有:面条、混沌……浑菜有:糖醋排古、滑溜里几、干炸幺花、炒肉大交……虎皮鸡旦、磨姑白芽……确实令不了解这些“习惯用字”的人莫名其妙。
我想,写这些字的人不见得文化水平真的那么低,更不会是故意丢北京人的脸,丢中国人的脸。但这种毫无规范意识,只顾自己省事的写法,反映了一种不负责的态度。
它不但造成社会交际符号的紊乱,更助长了不尊重文化教育,不尊重社会法规的不良风气。所以,万不可把它看做小节。
我以为,对这种滥写文字的现象,除了批评、呼吁、号召之外,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点强制性措施了。
附:不该有的“语言代沟”
沙水清
过去只听说思想、服饰方面存在的“代沟”,未料现在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形成了代与代之间的“隔离状态”。
手头即有一例。一位家长检查女儿的作文,读到一句“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声音”,觉得这个句子在语法上欠妥,意欲改正,谁知那位上初中的女儿竟振振有词地辩道:你们用的句式太老套,过时了,现在就兴这种时髦的用法。
咦!犯了语法错误,反倒有理。究其缘由,委实是时下书刊报纸以及歌曲等误用乱用语言文字的现象所致。比如,现在的一些纪实文学或所谓的“大特写”,要么是短句,短得本来一句话也要分割成几个句子,要么是长句,长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港台歌曲,更是生造词语,乱编句式,听之优美,思之迷惑,且不说“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之类的累赘,即使是简单的数量词也让人长“学问”,比如“我是一匹北方的狼”不就堂而皇之地在四处传唱吗?这类错误,其实是对祖国语言的“污染”,稍有语法修辞常识,就不难识别。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表达方式可以千姿百态,但必须遵守语法修辞的固有规则,这里不存在也不应存在什么“代沟”。因此,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加强对青少年的语法修辞教育,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