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则 雪峰是甚么

举:雪峰义存禅师住庵时,有两僧来礼拜。峰见来,以手托庵门,放身出云:“是什么?”僧亦云:“是什么?”峰低头归庵。僧后到成头参礼全奯禅师,头问什么处来?僧云:“岭南来。”头云:“曾到雪峰么?”僧云:“曾到。”头云:“有何言句?”僧举前话。头云:“他道什么?”僧云:“他无语低头归庵。”头云:“噫,我当初悔不向他道末后句。若向他道末后句,天下人不奈雪老何。”僧至夏末,再举前话请益。头云:“何不早问?”僧云:“未敢容易。”头云:“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要识末后句,只这是。”

禅师付法于弟子后,将方丈亦让了他,自己则离寺在近处山中结庵居住,惟岁时节日弟子迎接他来寺里受诸方供养瞻仰。平时也偶尔有僧到庵里去访问他。本则即是讲的雪峰禅师晚年住庵时,有远方僧人来访问他,雪峰见来,以手托庵门放身出云:是什么?这一句是天地无心的问。大自然即是个“是什么?”而不要答案。这“是什么?”就是答案。但那僧也问是什么?则成了实问。雪峰被这一反问,倒是惭愧起来,他低头归庵,像个幼稚的学童。

与这相似的,另有一则公案在前。是昔年雪峰在德山宣鉴禅师会下作饭头,一日斋晚,德山托钵下至法堂,雪峰云:钟未鸣,鼓未响,这老汉向什么处去?德山无语低头归方丈。雪峰举似师兄岩头,头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德山听见了,令侍者唤岩头问云:你不赞同老僧呢?岩头密启其语,德山至来日上堂,与寻常不同。岩头于僧堂前抚掌大笑云:且喜老汉会末后句,此后天下人不奈他何。

禅师都是非常峻烈的,骂人瞎驴时像小孩的当真发怒,惟不留隔宿之怒。即刻他可以真心的笑起来。因为是这样的思无邪,所以他又像男童的会脸红,他没有输,没有坏,也会怕不好意思。德山禅师的被饭头一说,无语低头归方丈,雪峰禅师的被僧一反问,无语低头归庵,就是这样的。

但是他能知道自己的这个是美吗?

我哥哥说他小时的幼稚尴尬,后来想起来。原来都是美的,当时可是不知,很烦恼的,其实连这会烦恼亦是美。他道:我是近年来才有了自知之明。每每做了失败之事,自己却知道这原来是好。虽然如此。亦还是忧伤。而一面却知道自己的这忧伤,比达观了不忧伤的更好。岩头说的末后一句,便是这自知之明。所以德山禅师听了他密语之后,至来日上堂便与寻常不同了。

岩头云:“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且曰:即此是末后句。不同条死是有他自己;自己无过于自知之明。自己不是个人主义。今人却是有个人主义而无个性,有个人而无自己。有他自己者,即天下人不奈他何。

所以雪窦禅师颂曰:

末后句,为君说,明暗双双底时节。

——宾主双暗双明在于一机。

同条生也共相知,不同条死还殊绝。

——生同命不同。

还殊绝,黄头碧眼须甄别。

——释迦与达摩各有他自己。

东西南北归去来,夜深同看千岩雪。

——虽然各有自己,还是与我同见同知,可比两刀相斗,刀锋合在一起。

末句是雪窦禅师把来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