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鹓雏的两种手稿本

云间姚鹓雏,是南社的中坚人物,著述等身,煌煌弈弈。《饮粉庑笔语》是他的一本手稿,从没有发表过。他用秀逸的行书,写在有红格条的毛边纸册子上,记述了他早岁和中年的许多事迹,藏于他的女儿姚明华处,我是喜欢收集南社掌故的,便向明华藉观了一星期,摘录了一些,以资谈助。

姚鹓雏

他自述早年生活的,有那么一则:“民国三年,闲居松江,赁城内火神庙弄孙姓家,屋小如舟而颇洁。庭除外更有隙地,作长方形,杂植花木,老桧一株,荫可亩许,高山屋脊上。时春日煦和,余始鬻文自给,尚足了饔飧。心神稍安,于是每餐辄进酒,食多咸鱼或猪肉,酒则为红色之玫瑰,钱二百,得沽半瓶许,为价殊廉,尽半瓶已酣然矣。临食喜阅书,至今成习,时则读林畏庐师所译小说,或杂品诗词,随手取一本置案头,且饮且阅,自谓平生得闲适之趣者,独此时耳。”

他所说的林畏庐师,便是以译小说负盛名的林琴南。他追记师门有云:“先生掌教京师大学堂时,余为预科生。先生于吾班授人伦道德之课,讲时庄谐杂出,而终归于趣善,故听讲时无一露倦容。先生高颧广颡,长身健步,白髭疏朗,神采四映。传言且擅技击,似可信。月课时,甚赏余文,有二次加以极长之评语,悬诸阅报室镜框中,有‘非熟精于宋五子之说者,乌能鞭辟入里至此’云云。辛亥革命起,学堂散,余归里,遂不复见先生。然于民二三年间,时通书,书用精笺,密行细字,圆劲流丽,出入平原子昂间。后数年,余旅南都,先生来书云:‘将南来访陈散原于冶城’,然竟未果。十一年秋,闻先生噩耗,今并此数札,亦零落随飞烟矣。陆氏庄荒,程门雪尽,怅望人天,悲惭曷极。”

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他有一则记其往事,可作该校的校史:“京师大学堂设于地安门内之八格格府,地址宏敞,迫近大内,宫墙迤逦,中有山翼然,即为景山。校创于光绪中叶,张冶秋尚书百熙,实始其事。继之者,李柳溪家驹,刘幼云廷琛,皆以京卿为总监督。余就业之年,总监督下设教务、斋务两提调,及学舍监诸员。教务提调即商瀛亭先生,学监为朱大屿、狄楼海、刘盥训诸先生,同学二百人。嗣分科成,余等改为高等科,即以商公为监督。分科凡八,即经、文、理、法、农、工、医、矿也。文科监督为孙师郑。高等科教授林先生外,有郭立三、桂邦杰、李馥生诸先生。西人有爱迪生博士、科忒先生及华侨李芳。李芳治律学极精,而不谙中文,原名兰芳,留学生廷试写兰字再三不能成,遂改名李芳,一时传为笑柄。辛亥秋初,中南革命军兴,京师风声鹤唳,教授相率乞假,学生纷纷离校。欲归无资者,约六七十人,推余为代表,向刘商两监督请愿,商允以资遣,人与银二十五两,并嘱归家自修所业,待事平续课。”

鹓雏又有纪彼恩遇事:“余十六岁时,毕业松江府中学堂,郡守戚公扬,亲临监考,于国文试场见余再取试卷纸,问前发卷已损污乎?余告以写完须赓续,戚公异之,嗣阅卷乃大称赏。对余父将命余习商,公闻之,传首县,谓姚某必宜升学,倘绌于资,宜佽助之,卒送余考京师大学。”他又得乡前辈杨了公的奖掖,有云:“在中学时,始作小说《洗心梦》一篇,乡丈杨了公见而叹为有夙根,属人致意,一夕往见于其宅外之琴桥下,谈数刻而别。明年,余游学宣南,暑假归见先生,则笑指案头余小影一帧曰:‘日置此以当晤对耳。’遂畅谈定交。先生精研经及小学,继弃而谈禅。诗初似杨诚斋,继乃为苏陆,填词亦骎骎入南北宋之室。书法以篆意入真行。年长余且倍,而欢然莫逆。持躬清简,舍己为人,日孜孜于救济,尽倾其产。晚年贫甚,而与余游处必偕,昵近如兄弟。卒时方寓沪,前数日,余往视之,尪削已甚,而神定不乱,非禅学湛深,曷克臻此。”鹓雏作《春奁艳影》说部,其中颇多涉及他的乡前辈杨了公事,所称“几园”,即指杨了公而言。

他进新闻界,由于金山陈陶遗的推荐,有一则纪陶遗生平:“先生长身黧面,神情肃穆,稠人广坐间,众论纷呶,默然独坐,间出数语,析疑解棼,洞中肯綮。嗜学,尤精内典。书法章草,修洁有致。余罢学南下,遇之于沪上逆旅中,一谈颇契。后数相见于松江,遂荐余于叶楚伧,助《太平洋报》编辑……楚伧再创《民国日报》为总纂,时三原于右任为总经理,绍兴邵力子为经理兼本埠新闻编辑,泾县胡朴安主电报,南京陈匪石编要闻,余编艺文,凡六人,开成立会于小有天酒肆,时民国四年冬间也。余在馆两年,以雷铁厓自新加坡来电,为《国民日报》延聘编辑,余遂请行,自是与叶、邵诸公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