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如和《点石斋画报》

我们的国画,一向是保守的,一成不变的,认为前人的作品已经到了最高峰,好像无可进展了。画花卉的,总是在题识上写着仿黄荃或赵昌;画山水的,也总写着临倪迂,学大痴。这样一来,在艺术上有了限制,大大他削弱了创造力。但在数十年前,却有了一位在绘画界别树一帜的画家,那就是吴友如。

吴友如,江苏元和人,名嘉猷,从小死了父亲,很是孤苦,由亲戚介绍在阊门城内西街云蓝阁裱画店做学徒。这云蓝阁是兼卖书画的,那些书画大都陈腐粗俗,不堪入目;不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蜡笺对,便是什么“关圣帝君”,“姜太公钓鱼”“张仙送子”等画像。即使画些山水花卉草虫翎毛,也是幼稚平凡,没有些儿艺术价值。这种作品,大家都叫它“作家货”,主顾都是来自乡间不解文化艺术的老农民,买了去用来遮遮墙壁罢了。就苏州来讲,卖“作家货”的地点,一部分在城中玄妙观内,一部分便是阊门西街一带,所以云蓝阁的营业是比较兴旺的。吴友如在书画氛围中瞧得多了,也能动笔描摹。附近有位画家张志瀛,看见他的作品,认为笔致不俗,可以造就,便尽心竭力的加以指导。吴也的确聪明灵巧,没有几个月,有飞速的进步,什么都能画,那人物仕女,更为擅长。渐渐地一班士大夫们也赏识了他,送润求他作画,且比他为明朝的仇十洲。那仇十洲是漆工出身,后来作画,却能享着盛名。

影印本《点石斋画报》

吴友如的声名一天天的大起来,甚至清朝皇室也招他绘图。吴费了几个月工夫把画完成,因不惯束缚,急急的南还。他路过上海,这时申报馆附设的点石斋,正发行《点石斋画报》,每月出版三期,随《申报》附送,也可以零售,每期五分,便请吴友如担任绘画主干。这画报是用连史纸石印的。石印在中国,以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为最早,由法国人翁相公及华人丘子昂二人主持,然所印的,仅限于天主教的传教印刷小件。石印成为书册,那点石斋可算首屈一指的了。吴友如在这石印有利条件下,就把新事物作画材,往往介绍外国的风俗景物,那高楼大厦、火车轮船,以及声光化电等科学东西,都能收入尺幅。当时一班守旧的画家群起反对,以为这样的画,失掉画的品格,直把吴友如骂得狗血喷头。但他置诸不理,一心从事新的写真。他说:“绘画当跟时代而变迁,时代有这东西,尽可取为画材。我们瞧了宋元人当时作画,也不过画些眼前景物罢了。那么现在既有新事物和我们接触,为什么要把它拒绝呢!”经他一提倡,跟随他的有金蟾香、周慕桥、何元俊、田子琳、符艮心、葛尊龙、马子明、顾月洲、吴子美、沈梅坡、管劬安等,画新事物成为一时风尚。且有好多作品,更具民族意识,如“会审公堂”“大闹洋场”等都是。

可是,《点石斋画报》由英国人美查掌握,很受拘束,吴友如就藉端告退,自己创办《飞影阁画报》,来和《点石斋画报》竞争。这时,从前教导他作画的张志瀛正潦倒海上,便请张来画报馆工作。若干年后,坊间汇集吴的作品,印成《吴友如画宝》,在绘画史上放一异彩。至于吴的扇轴流传很少,原因他终年尽力在石印稿上,没有时间作其他挥洒。他画仕女,有《杨贵妃百花亭醉酒故事》,笔法娟静,能于改七芗、费晓楼、胡三桥外别成一派。他又画过《水浒传》及王韬的《淞隐漫录》,现已绝版,不易见到了。

《点石斋画报》自吴友如脱离后,顿觉黯然无色,因此注全力在印书方面。首印《康熙字典》四万部,没有几个月便销完了。第二批印六万册,恰巧科举士子北上会试,路过上海,纷纷购置,有一人买五六部,作自用和赠人之需。所以又争购一空,点石斋方面获得了一笔厚利。到了一八八一年,粤人徐鸿复设同文书局,有石印机十二架,职工五百人,翻印《二十四史》《康熙字典》《佩文斋书画谱》等,称为同文版。又宁人某开设拜石山房,和点石斋成为三鼎足。但这三家印出来的东西都是黑色的,直至富文阁、藻文书局、宏文书局的开设,才进一步有彩色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