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之间用不着互相攀附
窦文涛:但是,这么讲究连续性的一种文化,近百年来为什么断裂了呢?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52个石窟中的五万多平方米壁画,内容包括各种佛菩萨像、佛经故事、供养人画像等。有些壁画故事传奇,颇富戏剧性。
查建英:这不就是学者们常唠叨的“断层”嘛。西方文化进来以后,我们自己的文化发生了一种革命性变化,很多人嚷嚷着要打破传统,重新再造文明。这个时期从“五四”起,有不少年了吧。
陈丹青:当时进来的西方文化是高雅文化,油画、交响乐、芭蕾舞、电影等,流行文化和市民文化这一路却很受排挤,也就在上海还比较受欢迎。
查建英:鸳鸯蝴蝶派?
陈丹青:对,就是张恨水那一路。当时上海的文学是多元的,有张恨水那一路,也有鲁迅和左翼那一路,还有实验文学一路。只不过后来只剩下一个为工农服务的传统了。其实这是一种雅文化,是贵族的艺术,在斯大林那边也是这样。正是这种雅文化扼杀了市场和流行那一路,一个直接结果是(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人都还顺着雅文化这条路走,玩实验小说、现代诗什么的,流行文化其实没怎么进来,除了邓丽君和有限的香港文化。到了90年代,王朔他们起来了,流行文化才算开始弄起来,什么通俗剧、连续剧都开始火了。这样一来,雅文化就扛不住了,开始流失了。
窦文涛:80年代那会儿,诗人是最活跃的!我听他们讲当时的盛况,顾城就跟今天的刘德华一样,粉丝见了都能把你撕扒了。要搁现在,一个诗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粉丝!
陈丹青:这就是中国的情况,要么全是雅的,要么全是俗的,其实不好!先进国家是平衡的状况,什么都有,现代诗在念,小沈阳也有,各有各的观众,大众和小众。
窦文涛:蛇有蛇路,鼠有鼠路(笑)。我们这儿总是会变成不是东风压倒西方,就是西方压倒东风!
查建英:我觉得80年代很奇怪,大家封闭了这些年,对旧的艺术形态厌倦之后,才把西方的雅文化拿进来,形成一大冲击。90年代一直到现在,反而更杂糅了。你看现在有人拍电视剧,也有人拍小众电影,还有人写小说,也有写诗的,自己还印刊物,虽然没有顾城那个场面,但他们自己互相捧!
陈丹青:这是应该的。
窦文涛:有些人心理就不平衡,有的导演很受伤,觉得得拍出一个雅俗共赏的电影来,叫好又叫座,还能显得咱是艺术家,老百姓却不买账……这种电影往往失败在票房上。
陈丹青:他们还停留在过去单一文化留下来的权力记忆中。“文革”时候,包括五六十年代的电影真是叫好又叫座!
查建英:其实雅俗共赏还是可以有的。
窦文涛:我觉得难,其实雅俗之间根本用不着互相攀附,现在的情况是俗的行业希望自己雅,雅的行业希望自己能够征服俗……
不是没有做文化的人,现在所谓“文化人”比以前多得多了。作家画家是以前的至少十倍。但不自由。外部、内心,都不自由。比如拍电影,能像好莱坞那样彻底交给市场吗?好莱坞有鬼怪片、三级片,我们很多类型片都没有。同时也没有真正的严肃片、文艺片、社会片。即使有,也非常脆弱、贫薄、狭窄。
——陈丹青《荒废集·访谈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