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石光荣”一家背后的故事

随着《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的热播,很多人都提出这样的问题:电视剧中的主人公石光荣、高大山和我本人是一种什么关系?有人更直截了当地问,石光荣的原型是不是就是我父亲。

艺术创作永远都有虚构的成分,但虚构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之上,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胡编乱造。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有我父亲生活原型的影子,当然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影子,而是那一代人共同的经历。真实生活中的父亲,和电视剧中的“石光荣”是有差距的,但也有许多可以吻合的地方。这里我就说一说,真实的父亲以及我们真实的子女。

父母大人

父亲13岁参加革命,那时参加的是“抗联”,父亲是因为吃不饱饭才参加革命的,他的觉悟、他的认识是在参加革命队伍后才提高的。一直到全国解放,部队进城,父亲才结婚,父亲结婚那一年已经36岁了。我们的家庭组成,也是那个时代的标志。父亲是身经百战,为革命作出贡献的首长,母亲则是知识分子投奔革命队伍中的年轻女性,那时母亲对婚姻的看法是奉献。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已经是组织上的人了,自己的事自然是组织上说了算。这样,母亲就嫁给了父亲。可以说,父母的感情是婚后这么多年磨砺出来的。两个不相干的人,出身经历有着那么大差异的两个人,最后能走到一起,完全是出于对革命的热情。因为他们是同志,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最坚实的基础。

这样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就有了许多故事。正如电视剧中表现的那样,父亲有许多毛病,比如每次上厕所都没有洗手的习惯,晚上睡觉不洗脚不刷牙等等。母亲是医生,讲究卫生成了她的习惯,于是两个人就为了这种生活习惯斗争了一辈子。弄得两个人都很累,本来很小的问题,结果是整日里家庭危机四伏,充满了争吵的阴影。按照父亲的话说:打仗那会儿几天都不洗脸,现在日子好了,穷讲究个啥?这是吃饱了撑的。每当父亲这么回击母亲时,母亲都是气得瞪大眼睛,理屈词穷地望着父亲,半晌才气哼哼地说:老石,你永远都是狗改不了吃屎的。父亲听了母亲的话,并不说什么,只是得意地笑一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过一段时间,母亲又会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和父亲争执起来,结果是父亲住进了办公室,家里留下母亲和我们这些孩子们。父亲母亲的矛盾从不用外人来调解,每次都是父亲主动和好,这一点显示出了父亲的不计前嫌和男人的大度。每次他从办公室到家里后,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乐呵呵的,仿佛他这几天是出差了。但这次他也长了记性,睡觉前主动洗脚刷牙了,只是坚持不了两天,过后就又忘了。

父亲也一直在想改变母亲小知识分子身上的臭毛病。母亲的毛病体现在看小说上,母亲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她读《红楼梦》时经常被黛玉、宝玉这对男女缠绵的感情所打动,经常泪水涟涟地唉声叹气。父亲看不惯母亲这一点,父亲说母亲这是小资产阶级,矫情。父亲一回到家里,熄灯号一吹响,他就要睡觉;母亲则要看书,两个人就矛盾,就争执。父亲关了灯,母亲又打开,母亲就说:老石你是猪啊,就知道睡。父亲说:熄灯号就是命令,睡不着也要关灯。吵到最后,父亲粗暴地从母亲手里抢过书,很用力地摔在一旁。不一会儿,父亲没事人似的鼾声大作了。母亲睡不着,就在一边暗自垂泪。母亲曾多次地冲我们几个孩子说:当年是妈瞎了眼,嫁给你们的父亲这个老东西。母亲一直说父亲是个“东西”。

两个老人就这么争争吵吵了一辈子,他们都试图改变对方,结果谁也没有改变谁。在争吵矛盾中,就有了别样的日子。

孩子们

父亲从小到大应该说是最喜欢我姐了,电视剧里她叫石晶,真实的她也叫石晶。石晶的性格最像父亲了,从小到大都是不怕天不怕地的,像个假小子。

她是我们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头儿,领着一帮男孩子在院里打游击,钻防空洞,玩抓特务等等。她树立了许多假想敌,然后和这些“敌人”进行战斗,经常把一些男孩子打得鬼哭狼嚎,不是鼻子打破了,就是脑袋开了一个口子。那一阵子,经常会有孩子的家长领着孩子来我家告石晶的状。母亲总是好言相慰,有时还要领着被打的孩子去医院上药、缝针。回来后,母亲就满院子追打石晶。这时,父亲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保护石晶,父亲经常说:我家的丫头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母亲听了这话,气得眼泪在眼圈里转。石晶再在外面闯祸了,母亲就索性不再出面,她想让父亲收拾局面。父亲处理这事时,果然和母亲不同。他拉过被打男孩的手说:你是个男人,咋打不过个丫头呢。你长大以后,肯定不是个好兵。他说这话的时候,是瞧不起人家的意思,仿佛自己的丫头把人家打伤了,是天经地义的事。几次之后,母亲又亲自出面了,她怕父亲把院子里的都得罪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