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后记
本书曾于1998年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这次交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为了同《闲话中国人》等其他三本著作一起,组成我的“随笔体学术著作”之“中国文化系列”,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读到它。
事实上本书同《闲话中国人》一书是有关联的。它们讨论的都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国民性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本书要讨论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话题。其实,人格的塑造和两性关系也是有关联的。既然人类无可回避和无可改变地被分成了男人和女人,则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他们各自的人格。更何况它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还有那么深的关系,就更让人不敢“小看”。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本书之所涉及,其实已超出了一般同类著作的范围。它所要面对的,是整个中国文化问题。把它同其他三本书放在一起,显然更为合适。
本书这次再版,基本上未作修改,除订正个别错漏之处外,只改动了一处地方。我在原版第161页讲,“文革”中,包括爱情在内,所有美的东西都被毁坏,爱美成了“小资产阶级情调”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的‘淫乱’并未因此稍减,中国的人口反倒猛增了几倍,而且有不少是私生子”。一位我并不认识的读者,江苏省那州市副市长朱蔚荣读了以后认为不妥。他指出,1966年,我国的人口是7.5442亿;1976年,增至9.3717亿。十年增加1.9175亿,增长率25.72%,怎么能说“猛增了几倍”?这个意见显然是对的,因此借这次再版的机会特地作了修改。
为此,我还在南京出版的《书与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有这样的读者》的小文章,向朱蔚荣副市长致谢,也向广大读者致歉。我在文中说: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现在看来,我辈文章虽非“千古事”,多半是要“速朽”的,但那得失,却未必只有“寸心知”,还有“读者知”。而且,一旦“读者知”,就比“寸心知”厉害得多。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读者没准比作者更“知”。既然如此,那么,今后写作时,还敢马虎吗?
所以我非常庆幸有这样的读者。有这样的读者,我们可以“宽心”。因为不必担心自己的著作是“不写白不写,写了也白写”,只有进废品回收站的份儿。有这样的读者,我们也得“小心”。因为一不小心,出了错儿,丢面子事小,对不起读者事大。读者是上帝嘛!怎么能让上帝挑了毛病去呢?
愿以此表示我的一点心意,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提出批评!
易中天
1999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