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官的“海选”(第2/2页)

后者们郑重反驳:“你有你相信的人,我有我相信的人!看问题看人的方法不同,干吗强求一致?没有争议的人往往可能是老好人儿,有争议的人反而可能有作为!”

决选那一天,再问老村长还满怀信心么。

答曰:“不那么足了。”

问还有几分信心。

答曰:“只有六七分了。”

问王臣有信心么。

答曰:“当然有。”

问仍有几分。

答曰:“百分之九十。”

比竞选开始前的老村长,到了紧要关头更加显得从容镇定,更加显得稳操胜券。问村民们怎么看怎么估计,都说看不清端倪难以估计到结果了。都说只能由票数来决定了……

决选之中,王臣的票数一度遥遥领先,老村长的票数明显不利。于是镜头给向两个浑然不觉的竞选者(他们那时都顾不上理睬镜头了),一个不动声色然而暗自得意;一个强自镇定却分明心神不安。

看到此处,我不禁地推想——在那个叫“大官”村的农村,两个农民所锲而不舍一争到底的,显然不仅仅是小小的村长之位吧?肯定还意味着更多些的什么吧?比如村民们对各自的信任程度,比如威望,比如面子,比如各自背后拥护者们的群体感奋或失落……

“海选”将他们推到了一种掎角之势。“海选”将他们各自的拥护者也都卷入了一种你“存”我“亡”、我“存”你“亡”的心理场。所谓“出水才看两腿泥”。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海选”使个“大官”村气氛颇有些紧张……然而接着峰回路转,老村长的选票又开始扶摇直上。于是二人的神色又都发生微妙的变化,于是些个眉头紧锁的农民之眉头渐渐舒展了,于是些个起先表情松弛的农民之表情渐渐黯然了……

二十几分钟的一部纪实性的专题片,拍的主题鲜明,人物突出,各有可爱的性格,各有精妙的语言,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有起伏跌宕的悬念……简直像一部小电影!不,比不少农村题材的国产电影要好看得多,思想意义也要积极得多。如果都看过这部小专题电视片的话,恐怕,农村竞选这一事件,将使编剧们不再好意思写入剧本,即使写了,也将使导演们不再好意思纳入分镜头脚本。

真实永远比虚构具有更直接的启示性。大官村“海选”十分真实地告诉我们:

第一,民主并不多么可怕,也不多么复杂,只要人不仅仅是叶公好龙地谈论它;只要人发自内心地要求它,选择它;只要人愿为它的实现做些起码的事情,那么它带给时代带给社会的益处,乃是有目共睹的。正如大官村的一名村民所说——怎么不好?至少,让被选上的人有种危机感。这次不努力为大家服务,下次不选你!正如大官村再次当选的老村长所说——有压力了,感到群众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干得不好,下次机会就是别人的了……

第二,中国农民的大多数,进言之,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其实践民主方式的水平,远非某些人士所杞人忧天地估计得那么低。恰恰相反,他们实际上已表现出了较成熟的民主意识。只要诚心诚意地将民主奉还给他们,并得体地协助他们而不是操纵他们,他们也是能够实践得较为出色的。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成熟已经不成其为任何问题,倒是某些人士的叶公好龙是成问题的,滞后的。

第三,“公仆”者,乃由人民所选出为人民服务之人。在中国社会的广大基层,人民对此最有发言权。对他们,人民的识别力,远比上级的识别力要高。因为人民离他们近,上级离他们远。而他们往往可以很容易地蒙蔽上级,却不那么容易蒙蔽住群众的眼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基层干部,早已被群众看出是以权谋私的伪“公仆”,而上级依然庇护着,厚爱有加地重用着的原因之一。在此种情况下,人民与那些伪“公仆”抗争的方式,无非三种:或上访,或示威,或以民主的权利罢免之。上访对于人民是很无奈的事。示威往往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利于安定大局。唯运用民主的权利,是最理想的方式。人民的民主权利越充分,人民越强大。人民强大了,伪“公仆”们就渺小了。人民强大了,人民就越来越成为国家的主人了。“公仆”们才能真正复归到为人民服务者的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