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7/31页)
他的话还没说完,“上帝”们轰地纷纷拥向柜台。多亏他有英明的预见,将“两个相信”说在了头里,否则非挤翻了柜台不可!
“一本,不。两本!”
“两本!”
“五本!”
“五本!”
“十本!”
“我也十本!……”
“我也十本!……”
几乎就没有买一本的。仿佛他们是在买没有“删节”过的《金瓶梅》。仿佛他们是在买广告牌上写明“儿童不宜”的电影票。仿佛他们是些早已决心把自己整个儿奉献给上帝,正在领取《圣经》,然后准备去分发给全世界的带罪羔羊,进而拯救别人灵魂的虔诚无比的上帝的儿子——和女儿。
既然这座城市里有女人。那么这儿怎么能没女人呢?没有音乐不是晚会。缺少女人参与的事儿,连上帝也会觉得乏味儿。
钱……
一把一把收过来的钱。售书员们忙得根本来不及找钱。而“上帝”们此时仿佛都是出手大方的阔佬,将该找给自己的钱全做小费了。在这一点上,他们倒真有几分像上帝。我们知道,上帝如果也花钱买东西,肯定是不算账的。上帝的心思不在这方面。他们此时的心思也不在这方面。
售书员们忙得很兴奋。钱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果你因为收钱而忙,一把一把地收,被你收过钱的人还不在乎你找不找钱,那么你没法儿不兴奋。替老板收钱,肯定和替地主收庄稼是两类体验。庄稼丰收有时会使人紧皱眉头。发愁将要继续为它付出更大的劳动和往哪儿存。而钱多了,你却不会紧皱眉头并且发愁。纵然它一分也不是你的。何况他们有提成的权利。这也是合同上写明的。
她们一个个脸上都呈现着喜出望外喜不自胜的笑容。真的上帝若见了她们的模样,也会打心眼里往外喜欢她们的。我们知道,上帝这个老独身主义者,也像许多男人一样,喜欢那类笑模笑样的小天使或小天仙,而不大喜欢那些忧郁型的女神或性冷感的女神——比如美丽而不可亲近的战神雅典娜和命运女神……
经理情不自禁地放下了经理的架子,身先士卒,以普通售书员的身份参加收钱工作。
买到“大劫难”的“上帝”,有些立刻离开书店。有些当场阅读。靠墙蹲着的,靠柱子站着的,或干脆盘腿而坐的,有的从第一页认真看起,有的从最后一页往前看,有的用手指沾唾沫,将书翻得哗哗响,急切地要寻找到提纲挈领的重点段落……
一派感人的读书好情形。
渐渐地,人们又往一起凑。凑在一起交流读后感。半个多小时前,因为没书,那一种交流就不过是口头交流,各自都没什么理论根据,再自信也算不上真的自信。现在有了书,隔窗观察,“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低头阅读,丹玛斯的预言极恐怖。由感性认识而理性认识,于是个个的认识都产生了“飞跃”,彼此交流心得的冲动简直不可抑制。不怎么自信的自信起来了。自信的更加自信了。于是,讨论深入了。于是争论激烈了。有些人竟争论得唾沫四溅,急赤白脸,乃至大动肝火……
“您看这段,您看这段——这些男人们被暗示为互相争食的北极凶狠的狗,撕扯噬咬纤弱的少女……您接着往下看——凶残贪婪地扑咬着同类的情形,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人肉很难吃的。少女的肉也好吃不到哪去。再说我这个人一向吃素……”
“你怎么知道人肉很难吃?”
“老兄,别这么瞪着我。我没吃过。你这么瞪着我,倒好像你立刻要吃我似的。你瞪得我心里发毛……”
“你说人肉很难吃我听了也心里发毛……”
“咱们谁也别吓唬谁吧。我看,咱们倒莫如先去多买些面包,找个地方存起来。只要有面包,我们就不会想吃少女。只要有面包,谁想吃我们,扔给他个面包,就能保住命,对不对?……”
“对。对!买面包去,买面包去……”
“嘘,小声点儿,让他们都听见了,全市开始抢面包,还有咱们这种老实人的份儿么?……”
于是有两个人,悄悄地溜出书店。
更多的人,却从外面拥入。直奔柜台,争先恐后买丹玛斯的预言。
人的确是很古怪的东西。只有人才能预言什么。也只有人相信预言。动物只有预感。动物的预感比人的预言灵验十倍百倍。就这一个事实而言,人虽是万物之灵,却未必比动物高明。也只能说是古怪的东西而已。人的好奇心是最大的。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会产生好奇心。某一本书记载,一个上了断头台的人,忽然问忏悔神父断头台究竟是谁发明的?神父也答不上来。他就说:“不满足我这最后一个好奇心,我的灵魂难以解脱啊!”神父还对他的灵魂很负责任,下了断头台去请教别人。回到断头台上告诉了他,他满意地说:“原来是一个和我同时代的人哇!我还以为是上一个世纪的人发明的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