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第2/2页)

上船的时候美军还发生过很激烈的动摇。气象学家当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预报天气,说这个月只有两三天,月光和潮汐都利于登陆。于是这十七万六千名盟军就都上了船。(参加诺曼底战役的盟军总兵力多达二百八十八万人,其中仅陆军就多达一百五十三万人,而参加6月6日第一批登陆的部队则有七个师共十七万六千人,来自美、加、英三国。)军队一旦上了船就不能下来,因为不能让德国人预先得到情报知道盟军的行动。这个时候的情报多么重要,十七余万军队都要封住口,大家都不能往家里写信说我在干吗、我在哪儿、明天要干吗。美军也不知道自己的行动计划,只能每天喝酒,不知道哪天会上船,反正也许就是明天,就跟判了死刑不知道哪天被执行一样。

终于上船,气象学家又说可能马上会有风暴,于是盟军的统帅部开始犹豫:“那怎么办呢?如果有风暴,登陆的事情肯定要失败;如果再等,就不知道多少天过去了。”当时十七余万名士兵已经上船,军官已经知道目的地,再下船所有计划就都有可能暴露。之前还一直迷惑德军,说要在加来登陆,为此美军把德军最害怕的名将巴顿都派来了。巴顿曾在意大利战场、北非战场屡立奇功,德国人对他特别敬佩。为了迷惑德军,还专门在加来海对面给巴顿弄了一个假的集团军群,还弄了个司令部,以及木头的、橡胶的假坦克。可是现在大家都已经上了船,大家都知道要去哪儿了,再下船那就完了。最后盟军只能赌了,泄露机密以后再打,那就会牺牲更多的人,即使有风暴,大家也得拼了。艾森豪威尔最后下定决心说就今天出发,胜负在此一举!

十七余万名盟军就此出发。那天实际上并没有出现大风暴,登陆的时候也远没有美军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因为实际上德军在西线的部队全是在东线被打残了来西线休养的残部。当时德军总共有三百零二个师,其中一百七十九个师集中在东线苏德战场,五十九个师在西线法国,其余的六十四个师则分散在意大利、巴尔干与挪威等广大地区。德军的精锐部队都在东线与苏军激战,每被打残一个师就拉到西线去休养,同时西线也担负着防御任务,然后补充兵源。等休养好了,兵源也补充足了,又从西线拉出来去东线打。德军在加来沿海有二十七个师,而在诺曼底沿海只有六个师。德军中了盟军声东击西的计谋,把重兵集中在加来地区准备抗击子虚乌有的巴顿将军的登陆部队。再加上那天德军都在休假,连总司令隆美尔都在休假,德军的整个指挥系统及各方面都非常混乱,另外盟国的空军又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所以尽管电影里拍的战斗很激烈,实际上只有一两个海滩爆发激战,大部分地方还是比较顺利地登陆了。盟军登陆之后,也就和德国人打了那么一两个硬仗,最后盟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当时整个欧洲由于战争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欧洲的纸币几乎变成了废纸。而绿了吧唧的美元则成了最值钱的硬通货,到后来不但美元是硬通货,连美国士兵身上带的骆驼烟也成了一种硬通货。拿一根骆驼烟就能买好多东西,拿两根骆驼烟基本就能够带走一个女人,拿一包骆驼烟就能够拿走一幅古画,都到了这种地步。所以那些在英国把钱都输光的美国兵后悔死了,原来我没死,原来还有这么美好的欧洲。后来在欧洲大陆发现了德国集中营,发现了德军的暴行,巴顿将军立即下令让所有的美军军官、士兵轮流来参观,大家看到德军的这些暴行以后才知道原来纳粹是反人类的,对人类犯下了这样的罪行。当时犹太人在美国有非常强大的势力,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报纸几乎全都掌握在犹太人手里,一看到这个,美军的宣传机器马上开动,美军所有的官兵都知道了为何而战,直到那时美军才开始树立起奋战的决心。

| 袁世凯去世 |

从比较公正的角度来看,袁世凯的早年经历算得上一个比较励志的故事。袁世凯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完全是行伍出身,后来达到这种地位,跟他本人的才华有很大的关系。袁世凯在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也确实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一些贡献。譬如他编练新军,创立了现代化的军事制度;废科举兴学堂,建立了现代化的大中小学教育制度;成立邮传部,提倡与奖励民间兴办工商实业;设立巡警,引进了现代化的警察制度……这些都是袁世凯在清末新政时期亲手抓起来的,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当然袁世凯最大的贡献是逼迫清帝退位。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已成燎原之势的历史关头,袁世凯的这一举动无疑大大加快了清廷灭亡。清帝退位也意味着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所以连孙中山在当时都非常肯定袁世凯的这一举动,为此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让位给袁世凯。当然袁世凯在晚年也确实犯下很多罪行,但是我个人觉得对袁世凯这个人的功与过还是应该客观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