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9月2日。1905年的这一天,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今天还是优秀演员基努·里维斯的生日,生日快乐!

|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

首先来说一说1905年的这一天,清朝正式废除科举制度。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各种批判,包括对八股文的批判,等等。我觉得当时主要是为了革命,为了中国社会能够向前进,所以做这样武断的批判还算是能接受吧。但实际上任何事情都要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上去看。从隋朝开始绵延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应该说是中国对世界政治体制最大、最智慧的贡献。中国科举制度的基本理念,以及由科举制度形成的“官吏分开”的制度,实际上就是现在西方通用的文官考试制度,以及西方所有的“民选官”和“任命官”分开制度的雏形。中国早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制度,而在那个时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还远远落后于中国。实际上,西方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实行的始终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封建制度”,始终都是靠贵族之间的联姻,从来没有出现过能够让平民向上流动的制度,西方的平民从来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也不可能进入到社会的管理阶层。

其实这也是美国在建国时考虑的问题,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靠什么力量能够凝聚在一起。最后美国人认为让这个国家有凝聚力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 Social Ladder——向上的阶梯。人民有了向上的阶梯,就有了奋斗的方向,人民对这个国家就有认同感,就愿意生活在这个国家,因为大家看到了希望。当一个社会里平民没有向上的阶梯,永远都是贵族世袭的时候,对平民来说,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这就是西方始终没有形成能够延续很长时间的大帝国的原因。因为一个大帝国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来的,军事也好或者其他什么方式也好,都需要给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提供一个向上的阶梯。罗马帝国最后只剩下了“军功”这唯一向上的阶梯,平民要想向上走就只能靠打仗,谁能打谁就能上来,但是上来以后很多人就变成了独裁者。所以在西方建立起来的这些国家,由于都没有设计出像科举制度这么聪明的向上的制度,所以就不停地分裂,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很有凝聚力的大帝国。

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科举制度给全体人民提供了向上的阶梯,让整个国家有凝聚力。不管生活在琼州,还是广州,不管我生活在西南,还是东北,都有这条向上的阶梯,通过个人的努力,最后有可能当上宰相,有可能当上刺史或者能当一个县令。这种科举制度的政治智慧凝聚了这个国家的人民,凝聚了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所以才维持中国这个大帝国长时间不会分裂。

科举制度考什么内容也很重要,它考的不是物理、化学,而是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儒家学说。所谓“四书五经”就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儒家经典入门书,与《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这个考试内容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作为统治者,如何来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如何才能让遍布在这个国家的所有管理者都跟自己一条心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大家洗脑。那怎么洗脑呢?就是靠考试,因为我考什么你就得学什么,大家学的就是儒家“四书五经”那套东西,十年寒窗总会把“忠孝礼义廉”这套东西都记在脑子里。就是靠这套东西,在没有电视、没有电报、没有强大通信的情况下,使这个国家始终保持着统一而没有分裂。

大家都是“十年寒窗”,接受了同样的教育,都被洗了脑,所以即使出现了以下这种极端状况也是不用担心的:比如一个人金榜题名考上了,另一个人却名落孙山没有考上。结果这位金榜题名者从朝廷出来的时候拿着一纸任命书——兹任命某某某去某地当县官,在路上不幸被人杀了,另一位名落孙山者却拿着这张任命状冒名顶替当官去了。即使有这种极端的状况出现,这个冒名的人上任以后也不会去搞分裂,因为大家所受的教育是一样的,要干的事情也都一样,就是把该收的税收了,把该征的兵征了,大家一样都会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因为所有的人学的都是这套“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不是落后、不是八股,这是统治者统治大帝国的智慧。如果这个科举考试考的是科学,那完全会是另外一番状况,科学就是真理,真理会越辩越明。当一个人学了很多科学知识的时候,那就会经常质疑很多问题。这样如果你在远方当县长,或者当州长的时候,就可能会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为什么要把税千里迢迢地交到长安去?”在这些人的管理下,这个国家就会慢慢地分崩离析,就会解体。所以科举考试不考那些科学的东西,就只考“四书五经”,目的就是给大家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