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9月12日。1948年的这一天,辽沈战役爆发;1980年的这一天,姚明出生,生日快乐!

| 辽沈战役爆发 |

1948年的这一天,辽沈战役爆发。我们的历史书中一直记载的都是“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给人的感觉是三大战役的规模不相上下,而且辽沈战役在三大战役中歼灭敌军的数量还是最少的,但是实际上辽沈战役才是战争真正的转折点。大家下过围棋就知道,围棋最紧要处谓之“胜负手”,乃决断之机,辽沈战役就是战争中的“胜负手”,这个时候抛出“胜负手”就是要跟对方拼了,而且当时双方都没有胜利的把握。而到淮海战役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屠大龙”了,因为“胜负手”的关键问题在辽沈战役中已经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能不能歼灭这条“大龙”了。而到平津战役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收官战了。所以三大战役中的后两次战役,早打还是晚打,战果大小,都不会影响解放战争的整个格局,只是会影响一点儿进程,但是辽沈战役这个“胜负手”之战却是非常关键的,双方哪边胜,对方就基本上大势已去,所以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关于辽沈战役有很多的细节,今天我就不多讲了,我主要讲一下为什么我管这场战役叫作抛出“胜负手”。在辽沈战役之前和之后,我军的战局有重大的不同:辽沈战役之前,我军的总人数、总实力都不如国民党军,但辽沈战役之后整个战局发生了改变,我们的优势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而且两军在各个战场互相僵持的情况下,我军腾出了一只最强大的“手”。辽沈战役之前东北的国民党军和我们东北的野战军一直这么互相掐着,东北野战军的实力要稍微超过一些东北的国民党军,但是这是当时我军实力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大家知道辽沈战役当年是在锦州开打的,而在离辽沈战场最近的平津地区,集中了傅作义集团的五十多万大军,而且实力远远超过当时跟它僵持的聂荣臻元帅指挥的华北野战军。在整个华东地区,当时由粟裕指挥的“三野”的实力也不如集结在徐州的将近八十万的国民党重兵集团。在华中地区,白崇禧率领的以武汉为中心的重兵集团的实力也远远超过“二野”,当时刘邓大军由于挺进大别山损失巨大,大概只剩下了七八万人,后来被称为“二野”。“二野”因为没有后方基地,损失也巨大,在实力上远远不如华中的国民党军。而在西北,彭德怀指挥的“一野”的实力,更是远远不如当时集结在西安的胡宗南的重兵集团。所以我们各个地区的军队实力都不如国民党,但我们当时的策略是“全国一盘棋”,虽然在各个地方我们的实力都弱于国民党军,但我们却在每个地方都死死地缠住了国民党军,让国民党军队不能随时过来支援东北战场。

大家想,北京离山海关那么近,如果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军队能够随时过来支援的话,那战争的形势就会大变。当时傅作义如果真的是蒋介石嫡系的话,很快就能打进山海关,支持辽沈战场。可惜傅作义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傅作义一开始就是晋绥军出身,他是阎锡山的部下,后来他连阎锡山的话也不听了,在抗战当中形成了自己的傅系晋绥军,根本就不听蒋介石的。如果国民党像我们一样“全国一盘棋”的话,那平津地区傅作义这支五十多万的大军完全可以放弃平津,直出山海关夹击我军,那我军就会变得非常被动。当时国民党的海、空军的实力远远超过我们,如果集中在徐州的将近八十万国民党重兵集团立即海运,或者一起北上,哪怕是在北平的和在徐州的重兵集团一起夹击在济南周围的“三野”,然后共同北上,那都来得及。但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我党、我军令行禁止,全国一盘棋,而国民党军队完全是分散作战,大部分军队都是在那儿看。辽沈战役开始以后,我军的整体实力虽然不如当地的国民党重兵集团,但是全部向国民党军发动了进攻,其实就是为了拖住全国的国民党军,为东北地区腾出时间和兵力。

而国民党军全都在那儿看,首先是傅作义庞大的晋绥军系统就在那儿看着不动,连蒋介石亲自到了北平指挥都没用,最后蒋介石只把傅作义下面自己嫡系的中央军调出来了大概两个军。其实当时在傅作义下面还有好几个中央军的重要兵团,比如李文兵团、石觉兵团,都没有动。傅作义还有一大批部队被聂荣臻指挥的华北野战军死死拖住,华北野战军实际上还不如傅作义部队精锐,但他们死死地拖住了傅作义。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三野”,更是奋不顾身。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两天之后华东野战军在南北都是国民党重兵集团的情况下,强攻济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手配合,就是在“胜负手”的时候,你在这儿断一手,在旁边还要配合一手。济南被我军攻下以后,立即就切断了国民党军队在徐州和北平的两大重兵集团之间的联系。傅作义不要说再去支援东北,这回连自己的后路都被切断了。大家知道,北京、天津、济南、徐州都是津浦线上最重要的城市,国共两军都据守在这里。我军在进攻济南的时候,无论是北面的平津还是南面的徐州,这两边都有国民党军队的重兵集结。当时差不多就是这种阵势,所以华东野战军也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但最终华东野战军还是一举攻下了济南,彻底切断了徐州与平津这两大重兵集团之间的陆上联系,这使得津浦线沿线的局势一下子得到了改观。其实在这个时候,如果傅作义在北平的集团和杜聿明在徐州指挥的集团共同南北对进,再反攻回济南,还是有机会把济南夺回来的。可是国民党这个时候是怎么干的呢?由于国民党在东北的主要将领水平都不行,最后国民党只能把杜聿明从徐州调到葫芦岛去指挥辽沈战役。而杜聿明从徐州一调走,在那里的八十万国民党军居然就停在那儿原地不动了,一直等到辽沈战役结束也没有做出任何动静。实际上当时华东野战军刚刚攻破济南,我军伤亡重大,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对在济南俘虏的国民党起义部队进行再教育,然后才能编进我军,之后还要进行共同训练,因此,这时候国民党还是有很多机会收复济南的。但国民党驻在徐州的将近八十万大军就在那儿一动不动地看着;武汉那边就更不用说了,白崇禧的桂系也和蒋介石不是一条心,根本就不肯动,连淮海战役打到最关键的时刻他们都不愿出动一兵一卒去支援;西北地区的国民党部队也不动,当时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的实力实际上只相当于东北野战军的两个军,但是也拖住了国民党的几十万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