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10月26日。1825年的这一天,美国伊利运河开通;1909年的这一天,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刺。

| 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遇刺身亡 |

先说伊藤博文,1909年的这一天,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义士安重根刺杀身亡。伊藤博文当时是身中三枪,后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临死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浑蛋”。当时他已经知道了是朝鲜人刺杀他,所以非常生气,为什么呢?其实伊藤博文个人是反对日本吞并朝鲜的,他认为日本只需要对朝鲜进行殖民统治就可以,没必要非得吞并它。但安重根与所有渴望独立的朝鲜人都认为,无论是殖民统治还是直接吞并,自己都将沦为亡国奴,这是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的。而当时对朝鲜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太上皇就是伊藤博文,所以安重根在1909年时毅然决然地刺杀了伊藤博文,成为朝鲜的民族英雄。就在伊藤博文被刺杀的第二年,也就是1910年,日本就正式吞并了朝鲜,如果伊藤博文还活着,朝鲜也许不会那么快就被日本吞并。其实殖民与吞并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实质上是一样的,朝鲜人民均遭到了残暴的殖民统治。

伊藤博文当年在日本的地位非常高,他的名字一说出来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在日本人民心中,伊藤博文是“国父”(Founding Fathers)级的人物,他的地位和丰臣秀吉有点儿相近。美国当年也有一批“Founding Fathers”,就是那些在费城签署《独立宣言》、制定出《宪法》的一票人。日本也一样,日本明治维新的“九大元老”也被称为“国父”,尤其是伊藤博文。日本的这些“国父”在明治维新时期都起到了各种不同的作用,有军事上的,有政治上的,有外交上的,当时伊藤博文制定了日本的宪法。大家知道,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对日本人民是最最重要的贡献。伊藤博文早年曾留学英国,学的是海军,后来又到德国研究宪法,所以他是宪法专家。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就推行彻底“脱亚入欧”,可谓“万象更新”。为了表示“脱亚入欧”的决心,日本还废止了中医。中医在日本叫“汉医”,到今天我们还是中医、西医并行,中西医结合,而日本为了彻底西化,就连这个在日本传承了上千年的“汉医”都废止了。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幕府时代,幕府时代最高的管理者叫“关白”和“征夷大将军”。明治维新以后变成了现代政府,要实施君主立宪,要有首相。伊藤博文不但制定出了日本的宪法,还出任了日本现代政府的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总共当了四次首相,还做了好几次枢密院议长,所以我觉得伊藤博文对日本的整个近代化、对日本的整个明治维新起到了第一重要的作用。

在伊藤博文任首相期间,中日实际上正在对赌国运。日本在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而中国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就被打开了国门,但这头“睡狮”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才被惊醒,开始了洋务运动。所以当时中日两国差不多同时开始革新,如果从时间上看中国开始得还要稍早一点儿。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洋务运动。而日本是在四年以后,也就是1868年才开始明治维新。日本的基础还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当时GDP总量明显要比日本高出许多,但是从1868年开始,日本因为改革得彻底,整个民心士气高涨,国运蒸蒸日上。在伊藤博文任首相期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中日两国通过战争对赌国运。如果当时中国赢了,中国的洋务运动胜利了,中国走向君主立宪,那日本就失败了,就彻底完了。但是日本赢了,明治维新成功的标志就是日本战胜了中国,通过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拿到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赔款。这次谈判也是由伊藤博文作为全权代表,和李鸿章谈的。伊藤博文在谈判时可谓盛气凌人,日方提出的要求李鸿章必须完全服从,因为在谈判期间大家意见不一致,李鸿章还被打伤了。最后《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向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并且把辽东半岛、台湾都割让给日本。后来在俄、法、德三国的强行要求下,日本又把辽东半岛还给了中国,因为他们也不希望日本太强大,但是日本因此又多向中国索取了三千万两白银。

当时日本一年的岁入才几百万两,而它居然一下子拿到了相当于数十年国家岁入的这样一笔巨款。这笔巨款让日本一下子发展起来,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我在靖国神社里看见过一张图,讲的就是这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如何分配,大概用九千万两筹建了海军,这九千万两当时能把英国皇家海军全部买下来。日本还用了其中大量的钱来办教育,它们极为重视发展教育,明治维新结束以后,日本的成年国民识字率已经达到了54%,几乎十倍于中国,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给的这两亿三千万两银子促成的,不然光靠日本自己那点儿收入什么也干不成,日本由此一跃成功。十年以后,日本又去跟俄国赌国运。俄国还不像中国这种衰老的帝国,当时是一个比日本大无数倍的欧洲大强国,但用我们的钱建设起来的日本海军已经是世界一流的海军了,最终日本海军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以及波罗的海舰队主力,日俄战争中日本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