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次级自我的不同偏见(第2/5页)
因此,当美国人得知这些薯条也是转基因食品时,他们的愤慨并不亚于赞比亚人民。之后,农业监管部门认定转基因土豆非常安全,世界卫生组织也从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这些都于事无补,美国公民坚持只吃“正常”的土豆。当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掌控局面以后,认知逻辑就难以对人们产生影响。抗议的结果使得麦当劳别无选择,只好换回非转基因的土豆。
性探测器:男性的择偶型次级自我在想什么?
在自然选择的游戏中,良好的防御只是一个方面。进化成功不仅涉及应对危险和疾病的挑战(拥有良好的防御系统),还涉及结交朋友、获取地位和繁衍生息(拥有良好的进攻系统)。实际上,从进化的角度看,良好的进攻系统更为关键。一个人即使防御得很成功,活到了100岁,他的基因还是会跟他一起死掉,除非他通过交配把基因遗传下去。
动物们拥有的“探测系统”也可以发现危险和疾病。以蚕蛾为例(昆虫学者熟知的拉丁名字叫作Bombyx mori),雌性蚕蛾在发情期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叫作蚕蛾性诱醇(bombykol),而雄性蚕蛾的进化成功取决于它能否发现发情的雌蛾。这里有一个问题,雌性蚕蛾只能分泌微量的性费洛蒙。因此,雄性蚕蛾进化出了极其敏感的性诱醇探测器,只要在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个空气分子中有一个性诱醇分子,雄性蚕蛾就能探测到。具有这么高的敏感度,雄蚕蛾在10公里以外就能闻到雌蚕蛾的味道。
为了加强防御,进化赋予了人类有意偏差的烟雾探测器;同样,为了加强求偶攻势,自然选择也产生了有意偏差的性探测器。不过,烟雾探测器是发出刺耳的尖叫让我们避免致命的错误;而性探测器则是发出动人的旋律,驱使我们去追逐繁殖的机会。举例来说,男性在估计女性对自己的兴趣时,常常会判断失误。很多女性都可以证明,男性常常犯花痴——男人可能会因为女人多看了他一眼就误以为她对自己感兴趣。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请一些男性观看漂亮女性的照片。这些女性的面部表情是完全中性的,但参加研究的男性被告知她们都在压抑着某种情感,研究的目的是要看他们能否洞察其他人脸上的“微表情”,而微表情可以暴露这些女性的真实情感。在回答照片上的女性可能压抑何种情感之前,一些男性观看了一部爱情影片的片段,描述的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女主人公爱上一个英俊的男主人公的故事。这样,在择偶型次级自我被唤醒后,这部分男性受试者会认为自己能够发现照片上的女性正在压抑自己的性欲。
择偶型次级自我把男性的性探测器设置成了超级敏感的模式。虽然这样的设置会导致男性判断失误,但从进化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有意义的。这种偏见与旨在避免重大误差的烟雾探测器原则正好相反。让我们回忆一下两种误差:漏失和错误警报。在男性揣测女性性反应的情况下,错误警报意味着男性感知到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兴趣;然而漏失则意味着当某个女性真有兴趣时,男性却没能感知到。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男性错失性机会(漏失)的代价要大于偶尔浪费时间追求一个对他没兴趣的女性(错误警报)的代价。由于男性通常都没有那么多的交配机会,所以不错失任何一个机会是十分重要的。
自然选择决定了男性的择偶型次级自我会高估女性对他们感兴趣的程度,这常常会使男性看起来像是痴心妄想的傻瓜,但交配领域的进化成功是个数字游戏——你追求女性的频率越高,获得配偶的机会就越大。事实上,研究表明,如果一个长相一般的男性大学生主动邀请一个单身女大学生约会,那么他成功约到对方的概率是50%。显然,认为某个女性对自己感兴趣的男性更有可能邀请她出去约会,而猜测对方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男性则会羞于启齿,尽管对方很有可能接受他的邀请。如果你是一位男性,又不甘于当个傻瓜,那么你可能永远都约不到姑娘。
另一方面,女性并未表现出这种偏差。相反,她们一般会对男性的兴趣持怀疑态度。
性感坏男人的幻想:女性的择偶型次级自我在想什么?
很多女性相信,好的伴侣要值得信赖、可依靠,能够成为一个好父亲。然而,同样是这些女性,她们又喜欢去追求那些迷人、性感、爱冒险、不可靠的坏男人,然后伤心欲绝。想想美剧《广告狂人》(Mad Men)里风度翩翩的唐·德雷珀,或是《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里的克里斯蒂安·格雷。男性约会指南通常教单身汉们如何扮成女性无法抗拒的危险“坏男人”,而女性约会指南则会告诫她们远离那些害怕承诺的性感浪子,要选择可靠的“好男人”。那么,为什么仍有很多女性无视这些苦口婆心的警告。尽管一次又一次的心碎,她们还是会继续爱上不该爱的坏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