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地形第十(第8/10页)

杜牧注解说,黄石公说:“士卒可下,而不可骄。”你可以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但不可骄纵下属。恩以养士,谦和待人,这叫“可下”;制之以法,这叫“不可骄”。

《阴符》说:“害生于恩。”我们往往对一个人太好,结果却害人害己,把他害了,把自己也害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味只有恩,只有爱,却没有规矩,没有法,他习惯了、骄纵了、堕落了。你这时候想把关系调整过来,也不可逆,调不了了。你就只好放弃他了。你放弃他,他机会没了。你呢,也白培养人了。

一旦已经习惯了的恩情没了,就成了仇人。其实有什么仇呢?并没有任何伤害,只是停止了恩情而已。但对你来说,是停止了给予;对他来说,却是被夺走了既得利益。

所以恩怨、恩仇,没有恩,就没有怨,没有恩,就没有仇。曾经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就有多大仇。

吴起说:“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章,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不得不清;目威以容,不得不明;心威以刑,不得不严。三者不立,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吴起提出威耳、威目、威心。要经常训练,要有操练,要有仪式,强化指挥系统的权威,养成令行禁止的习惯,这样才能做到不怕牺牲,指哪打哪。旌旗一指,战鼓一敲,马上就冲,因为不冲的后果很严重!

李靖说:“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怕将领的,不怕敌人;怕敌人的,不怕将领。所以将领一定要比敌人更可怕。冲锋陷阵的,不一定会死;吹了冲锋号不冲的,马上正法。

李靖后面说得更恐怖:“古之为将者,必能十卒而杀其三,次者十杀其一。十杀其三,威震于敌国。十杀其一,令行于三军。”

什么意思呢,先杀自己人。差的杀十分之一,厉害的杀十分之三。杀十分之三,威震敌国;杀十分之一,三军听令。

所以古代出军前要杀人祭旗,不是杀敌国人质。杀敌国人质,比如康熙杀吴三桂的儿子,那只是表示决裂,并不能立威。杀自己内部不听令的,才是立军威、立军法,让三军听令。什么样的人是最好的斩杀对象呢,最好是跟皇上有点关系的宠臣。他以为没人敢动他,吊儿郎当,杀了他,三军将士就都明白人人可杀。先斩后奏,跟皇上汇报,皇上也觉得杀得合适。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孙子跟吴王谈兵,吴王把自己的妃子们交给他,让他演练看看,说你要能把这群女子训练成一支铁军我就信你。妃子们嘻嘻哈哈不听号令,孙子马上把领头的两个吴王最宠的妃子斩了,娘子军即刻练成。

田穰苴斩庄贾,也是最典型的案例。

晋国、燕国都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景公听了晏婴推荐,启用田穰苴为大将。田穰苴打好主意,跟齐景公说:“我出身卑微,您把我从平民直接提拔我大将,大家不熟悉我,也不会服我,我压不住阵。请您派一个您最亲信的重臣来做监军。”齐景公就派了庄贾。

田穰苴跟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出发。第二天,军队集结好了,庄贾却和送行的大臣们喝到太阳落山才来。田穰苴叫来军法官,按军法,出征迟到,斩首!即刻把他斩了。齐景公接到要斩庄贾的报告,急忙派使臣来救。田穰苴又治了使臣在军营中鞭马疾驰的死罪。念是君王使臣,免死,斩了车夫和左边一匹马。

这一斩,先是威震敌国,晋国军队听说来了这么个狠角色,没等交战,吓得立马撤军跑了。燕军也撤退,田穰苴乘胜追击,收复全部实地。

大军凯旋,齐景公率百官郊迎,哪还记得庄贾!封田穰苴为大司马,田穰苴就成了著名的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的套路,在历史上被不断地抄袭拷贝,但每次都有不读书不晓事的,把自己的人头送上门去。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项梁项羽也起兵了,他们都攻占了一些郡县,玩得风生水起。天下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个个都蠢蠢欲动。彭越的一些小兄弟找到他,说你带我们起兵吧,他们行,我们也一定行。彭越不同意,说现在两虎相争,形势如何发展都不清楚,我不想参与你们的事。

年轻人们不依不饶,纠集了一百多人,一定要跟彭大哥打天下。彭越被缠得没办法,说好吧,既然大家要干,就明天日出的时候开第一次军事会议。既然要成军,就要立军法,迟到的斩首!

第二天中午彭越等着,小伙子们稀稀拉拉地来了,迟到了十几个人。彭越说,军法是迟到者斩首,可是迟到的太多了,也不能把你们都斩了,就斩最后一个到的吧!大家嘻嘻哈哈地说有必要吗,下次知道了。彭越不说话,一步上前,亲自斩了最后一位。众人吓得发抖,都不敢抬眼看他。彭越就立土坛,以那人头祭奠,成为一方豪杰,后投靠刘邦,成为西汉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