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人的消费有定数吗?
人超过动物需要的消费都是精神(广义的)消费。换句话说,满足肉体需要之外的消费,都是精神的消费。
那么,满足一个人肉体生存的物质需求是多少呢?有定数吗?
我们有那么多经济学家,可是至今却没有谁能关注这个问题并研制出一个可供参照的消费模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真要回答却十分困难。
人物质消费的欲望也许是无限的,但人的物质消费能力却是有限的。一个人能吃多少食物、穿多少衣服、住多少房屋?古人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美食众多,胃容量只有这么大;广厦千万间,只眠七尺之躯。
从衣、食、住来看,一个人需要的营养和热量是有限的,并非越多越好。在中国应该说吃饭问题已初步解决,人均食物占有量不断提升。衣服类的消费从量的方面说也已基本满足,而且出现了过剩的态势。住房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13年90%的城市居民家庭已有住房,只是大小有区别而已。以成都市为例,低收入居民保障房的标准已是人均16平方米。农村绝大多数人也有住房。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物质需要在一些国家已不是问题,中国一只脚已踏入这样的社会。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满足个人生存需求的物质消费的模型,以此来衡量人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所占的比重,找到物质此岸与精神彼岸的分界线。以过上小康生活为标准,或以发达国家现时消费水准为参照,计算出个体生存合理消费的物质财富是多少。这对引导个人消费和国家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都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因为,人性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而且是从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变迁的过程。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五千年来,绝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不用再为温饱发愁,在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人的精神需求开始上升为主导需求。对这样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们还缺少准备,我们只有过穷日子的经验,还不知道在一个富裕的社会该怎样生活,弄不清富裕社会人性的新需求是什么。
人需要的不多,可想要的太多。我们正处在一个过度需求和过度消费的时代。有人戏称这是“一个不够的时代”:一部手机不够,一份薪水不够,一辆车子不够,一栋房子不够——对物质财富过度追求,从而过度消耗自己,拼命赚钱,用物质安慰精神。花一万元买个手提包,使用功能和几百元的手提包是一样的;用十万元买个手表,它的计时功能和一百元的手表几无区别。人们高消费只为寻求精神的满足,却常常事与愿违。于是怪事出现了:这是一个物质空前丰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精神上异常苦闷的时代。
今天,我们正在用胃药治疗心脏病,用物质去解决人们的精神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消费走向歧途,发展在雾中远征。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生活?有个两碗水的故事。富人和穷人赶路都渴了,于是他们到一个井里取水喝。富人用金碗喝,穷人用木碗喝。虽然喝的是一样的水,但富人觉得很荣耀得意,穷人觉得没面子。其实用金碗喝水还是用木碗喝水,对解决口渴来说没什么不同。人们现在拼命赚钱却总感觉不够花,其实都是和追求用金碗喝水一个道理。美国一位心理治疗师指出,简单的生活,更能找到人生动力。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物质生活简单点,才能让人们不受其他方面的影响,认清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完全可以节省下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工作或活动,比如打球、绘画、摄影等。
人的物质消费是有限的,精神消费是无限的。一个符合人性的发展趋势是,如今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的消费就开始发生质变和升级,相当多的人精神消费已超过物质消费。人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而这不是光靠物质就能解决的。人不可能超越物质世界,但只要还把主要精力用在物质的生产消费,人类就还处在低级的发展阶段上。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提出了被世界普遍认可的“恩格尔系数”——用食物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来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今天,我们期待着另一个“恩格尔”出现,完成一项新使命:弄清个人消费的定数,建立个人消费模型,那将是人类走向精神彼岸的航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