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人性的杰作 ——国家

了解人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开国家之谜。

国家是重要的人类现象。今天的人类社会有一百九十多个国家。由于语言的不同,使各个国家的人很难互相了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国家对个人的命运影响最大。

国家因人性而生,也要顺人性而治。以人为本,是国家这个社会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这个组织及其采取的政策看起来如何,追根究底都能找到它的本源——满足和约束人性。国家是按照人性的规律来发展和运行的,既要满足人性合理需求的一面,同时又要抑制人性丑陋的一面。

人类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人口增加,达到一定规模后就需要一个组织来维持秩序,这个组织就演变成国家。国家首先是一个利益团体。因为有着共同的人性,己之所爱乃人之所爱,己之所需乃人之所需,人与人之间便经常发生利益冲突。人类各种团体时常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而冲突,甚至演变为残酷的战争。国家的主要作用是,对内它保护每个成员的合法利益,对外保护所在群体利益不被侵犯。

我们厌恶暴力,但又依赖暴力,离不开暴力,世界的秩序不是在靠军队警察维持吗?世间的法律大都是以暴力为后盾,否则就是一张白纸。古人曰:“兵者,囯之凶器。”军队、警察都是一个国家有组织的暴力,没有这个凶器能铲除和制服妖魔吗?我们都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取消军队,可是用眼泪能制止南京大屠杀吗?靠《圣经》说教能战胜法西斯吗?暴力不只是魔鬼的武器,它也是天使的法器。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政府是必要的恶”。民主并非那么好,暴力并不全是恶。

我们谁都希望这个社会没有小偷、抢劫犯、强奸犯、杀人犯,不愿意看到这个世界还有监狱,但是,希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别忘了,人的一半是魔鬼。

是否符合人性,是评价一个国家社会制度好坏最根本的标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制度设计都要以人为本,以符合人性为最终标准。在这方面教训最多的就是对人性的片面认识。

公有制好还是私有制好?这是争论了上百年的问题。当年我们搞人民公社也是一样,只看到了人性利他的一面,忽视了人性自私的一面,搞单一的公有制,“吃大锅饭”,闹得“三个和尚没水吃”。私有制是一种个人责任制,每个人要对自己负责。现在看公有制和私有制各有利弊,混合体制可能是最佳选择,至于两者在各个领域占多大比例合适,则要因时因地而异。人性自私的一面,也许决定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取消私有制。走极端常常会事与愿违,酿成悲剧。

再如,一个国家应该实行人治还是法制?无疑是应该依法治国,但也不应该一概否定人治。其实两者都需要,不可偏废。权力要靠人来行使,执法人的信仰、能力和情感,永远决定着法治实施的效果。同样的制度,由不同的人掌权常常会有天壤之别,不然我们还那么费劲选拔人才干吗?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社会在不断变化,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制度靠人建立,还要靠人不断地改革完善。以前觉得美国宪法两百年不变让人很羡慕,现在看未必是好事。

人是多种矛盾的集合体,我们的制度也要与这种矛盾性相适应。人性需要自由也需要秩序,需要民主也需要集权,人人渴望平等,可又都想做人上人。人性又善又恶,自私又利他,一个好的社会是能在诸多互相矛盾的人性中达到平衡的。把民主推向极端和把集权推向极端,对社会的危害是一样大的。过度的民主是社会的灾难,如今人们对自由、民主、平等的狂热追求,仍在使不少国家误入迷途。纵观世界历史,国家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集权与民主,两者各有利弊,都不可缺。集权与民主是一个坐标轴的两端,中间为最佳平衡点。“民主不能大,自由不能化”,曾经的调侃却蛮有辩证法的味道,民主与集权适度结合才是理想状态。

治国是一门大艺术。成都市武侯祠有一副长联毛泽东很欣赏,其下联是“不审时即宽严皆误?从来治蜀要深思”。审时度势,宽严有度;洞察人性,顺势而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全在火候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