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第40/56页)

这个问题柳钧在一处国家级开发区和一处已经形成规模的工业区问过,但是招商人员都是面有难色,按照规定,注册资金一定得是外汇。不料今天这位招商人员却一口答应没问题,由他去向上通融,而且程序如何如何,并非他信口开河。然后,招商人员一份一份地拿出文件,告诉柳钧优惠政策。并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些都是国家发放给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而非地方土政策,而且都是直接免税,而非一年后的退税。绝不会出现有些地区漫天给优惠,入户后却无法兑现的情况。

其实招商人员若不说这些,柳钧根本都不知道某些地区还有恭请入门、关门打狗的恶政,连钱宏明都是没听说过。柳钧一边听介绍,一边随手做记录。以前他跑的两处因为当时目的还不明确,只是泛泛了解。这回则是不同,他根据对以前两处开发区资料的研究,非常有针对地提出问题。他要的除了数据,还是数据,其他任凭招商人员说得天花乱坠,他都放在次要。这是他的工作方式,他向来只拿数据说话。可苦了招商人员,难得遇到这么磨人的外商。

钱宏明基本上没怎么说话,除了看到招商人员脸色尴尬时候才插嘴打个圆场。钱宏明虽然没做记录,但他也是仔细地听,默默地心算。他发现,外资企业的优惠真多,多得让人眼红。以前只知道外企有两免三减半的优惠,今天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优惠,而且都是刀刀见红最实在的优惠。

中午请招商人员吃饭,终于轮到钱宏明找话来说。钱宏明认识的人很多,说起来与招商人员有好几个共同认识的人。于是话题就扯到工业区所在县乡的行政队伍上去了。柳钧对此完全不懂,唯有傻愣愣地听钱宏明热火朝天地与人扯人事八卦,讲谁谁有希望再往上升,谁谁怀才不遇准备另辟蹊径,谁谁看来政治生命到此结束,等等。柳钧想,这也是钱宏明说的多了解没坏处?可他也没见到好处在哪儿。

中饭后各自回家。钱宏明上车就道:“这家可以作为顺位前三的候选。”

“为什么?”

“就是刚才饭桌上聊的。这县的书记年轻,要政绩,做事魄力大,舍得投入,懂得放水养鱼。我常听人说办实业对当地行政环境要求挺高,不像我们贸易公司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们有厂房设备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要是遇到个关门打狗的政府,你就会陷死在里面。”

“呃,还有这么一道讲究。没想到。”

“服气吗?”

“服。”

钱宏明哈哈大笑,心里异常畅快。他并无压好友一头的歹念,可是能让柳钧心服口服,他还是非常引以为傲。“国内办事,很多条规虽然写在纸上,执行起来却都有个‘但是’,也可以说有个弹性,比如刚才你希望用人民币出资便是一例。所以你光看资料不够,你还得广泛地与相关人员接触,从他们嘴里了解那个弹性的极限在哪里,你通过多方运作又能到达哪一个度。多了解总是没错,你总有一天用得到,或者举一反三用在别处。”

柳钧再次像看怪人似的看钱宏明,好不容易才把涌到嘴边的“真的吗”吞回肚子里去。“可是个人拥有那么大的弹性处决权,会不会助长权力寻租?”

“这不是你我所要考虑的问题。”

柳钧听到这儿,终于融会贯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可他越是懂得多,越是不安。他不清楚前路还有多少他不懂的东西,那些不懂的东西凭他脑子里的既有常识都是无法推知的,甚至他都无法问出问题,以向钱宏明请教。他能问的只有一句,“那么我还应该留心点儿什么?”柳钧问了后好一阵子没听到回答,扭头见钱宏明鼓着腮帮子翻白眼,他不禁叹道:“刚回国时候还豪情满怀,看到满地都是不足,满地都是机会,现在才知艰难,而且是越来越觉艰难。”

“说明你入门了。”

“对,我以前常想,这么简单的事,国内的人为什么不去做。现在知道傻的其实是这么想的我,谁都不笨。”

“别矫枉过正,你毕竟出国深刻体会到另一片天空,哪天你若能做到熟知两边规则,融会贯通,我们就谁都不如你。唉,昨天杨逦对你怎么了?说详细点儿嘛。”

“她喝多了,非常热情,没想到。”柳钧忍不住吹一个口哨,“她身材真好,我差点儿犯罪。”

“看今天那样子,她欢迎你犯罪。”

“那我也不能昨天她喝醉时候乘人之危。你仿佛特别在意杨小姐?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