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Stay Fit——如何拥有自律的人生? 第二节 为什么你总是三分钟热度?
很多人在改变自己的时候,遵循的顺序都是do-have-be 。也就是说,觉得自己某方面有不足,那就首先想要去“做”(do)些什么,来“得到”(have)什么,最后“成为”(be)什么。可是,如果不事先想清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即使做了很多,也是事倍功半。
就拿减肥这件事来说,一般人的顺序是:
1.我想要减肥。(do)
2.因为我想要美好的身材。(have)
3.最终,我想成为一个健康自信有魅力的人。(be)
于是,他们在健身房自拍,天天在镜子里观察有没有人鱼线、马甲线,他们会幻想自己也能把衣服穿出模特的效果,计算着瘦下来之后出街会有多少回头率……然而,这种对于目标的美好幻想虽然很激励人,但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沮丧感。甚至可以说,正因为这个“be”太过美好,反而越发衬托出“do”的无力和无效,让我们看不到“have”的希望。这是因为,你梦想的绝大多数目标都不能给你及时反馈。道理很简单:一个目标之所以会成为大多数人的梦想而非现实,正因为它难以达到。难以达到,是因为难以坚持;而难以坚持,则是因为中途你走的每一小步,看起来都那么微不足道。 你在健身房折腾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上秤一看,该多胖还是多胖,摔!
这时,你的心态变化遵循着这样一个顺序:
1.等我瘦下来,嘿嘿嘿嘿嘿……(流口水)
2.我要努力减肥!(流汗)
3.唉,还是没变化……(流泪)
所以,梦想越美好,中途的努力反而越渺小,就会越难坚持。因为在你的do-have-be之间,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空隙。
可是等等,你没发现这里有什么问题吗?驱使你的动力,是“等我瘦下来”如何如何,可是如果你不能先像一个瘦子那样生活,你就不可能真的变瘦啊!摔!体形是长期生活习惯的结果,而不是可以刻意改变的。否则,就算你通过坚强意志成为一个瘦子,你内心里住着的那个胖子最后一定也会再次拉你下水。美国有一档电视节目叫《超级减肥王》(The Biggest Loser ),在25万美元奖金的刺激下,有选手创造过减掉59.62%体重的惊人纪录。可是,对14位选手连续6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其中只有1位事后没有反弹。该做的我都做了(do),该得的我也得了(have),可是最终我和我的梦想(be)居然是个美丽的误会,我只是个“瘦下来的胖子”。
归根到底,问题出在顺序上。正确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be-do-have ,现在你试着反过来看这个故事:
1.我要做一个有自信,有魅力的人。(be)
2.这样一种人,会做些什么事呢?(do)
3.做了这些事之后,我会拥有什么呢?(have)
你看,人改变了,行为模式改变了,你所追求的外在结果也就水到渠成,反而不需要那么放在心上,这才是达到目标的正确途径。美国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说: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先使自己配得上它。这话脱胎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认为,现世中没有什么能保证你“得到幸福”,你所能做的,只是使自己“配得幸福”而已。这个思路不只适用于减肥,任何一个伟大的目标,想要不变成白日梦,都得遵循这个be-do(-?)have的顺序。比如说,小兵要当将军,不是埋头苦干不怕死就可以的,你得先像你的长官一样思考(be),想想在这个情况下你的上级会做什么(do),然后才有资格担任更重要的职位(have)。这就叫“有为才有位”,而不是“有位才有为”。否则的话,如果只是因为累积功劳而升迁,那你最终会被放在自己所不胜任的位置,难免被打回原形。管理学上的“彼得定律”,说的是层级组织的每一个职位都会被不能胜任的员工占据。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只是因为表现好,就被提升到更高位置”的原则。而这个错误的顺序,不正是我们反对的do(-?)have-be吗?
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行为管理呢?第一步,就是不要急着问“我要做什么”,而是要问“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be)”。是这样的人,就自然会做这样的事(do)。与其羡慕别人的身材、学识、财富(have),倒不如从这个“be”做起。
TIPS:
小学问:先想清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再按照这样的方式去思考和生活,那些起初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就能自然达到。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你才能说自己真正拥有了这些品质。这个顺序是be-do(-?)have,而不是do-hav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