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有声
【题解】
这是歌颂文王伐崇后迁都于丰、武王灭纣后迁都于镐两件大事的诗。《毛诗序》说:“《文王有声》,继伐也。武王能广文王之声,卒其伐功也。”这是说武王继承文王之志,接着讨伐殷纣,平定天下。朱熹《诗集传》说:“此诗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专以迁都定鼎为言。”概括得很准确。迁都是周王朝的大事,它关系着国运兴衰。《诗经》中的史诗,多首都记载了迁都的事,如《生民》记后稷居邰,《公刘》讲公刘迁豳,《绵》述太王迁岐。几次迁都,都使周朝王业更加光大,成就了周代的光辉历史。此诗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特点,即诗的各章的最后一句皆以单句赞辞结尾,可能这是配乐吟唱时,众口合唱之句,可以想见,气氛一定相当热烈。另外,首尾各二章末句直呼“文王”、“武王”来赞叹,三、四两章称文王为“王后”,五、六两章称武王为“皇王”,不仅写出了文、武二王的文武并美,称呼的变化也显现出作者的修辞工夫。
文王有声[1], 遹骏有声[2]。 遹求厥宁[3], 遹观厥成。 文王烝哉[4]!
【译文】
文王拥有好名望, 巨大声誉扬四方。 求得天下得安宁, 终观大业已成功。 啊!文王伟大又英明!
【注释】
[1]声:好名声。
[2]遹(yù):同“聿”、“曰”,发语词。骏:大。
[3]厥:其。宁:安宁。指邦国安宁。
[4]烝:美。这里是称赞之辞。
文王受命[5], 有此武功[6]。 既伐于崇[7], 作邑于丰[8]。 文王烝哉!
【译文】
文王接受天指命, 成就辉煌的武功。 举兵讨伐崇侯虎, 建立新都就在丰。 啊!文王伟大又英明!
【注释】
[5]受命:受天命。一说受纣命为西伯。
[6]武功:指伐四国及崇之功。
[7]崇:殷纣所封的诸侯国,殷末,其国君为崇侯虎。《周本纪》:“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
[8]丰:在今陕西西安丰水西。文王所都。
筑城伊淢[9], 作丰伊匹[10]。 匪棘其欲[11], 遹追来孝[12]。 王后烝哉[13]!
【译文】
依照旧河筑城墙, 丰邑规模也相当。 并非满足己欲望, 效法祖先兴周邦。 啊!人人赞美周文王!
【注释】
[9]伊:为。淢(xù):借为“洫”,即城沟,护城河。
[10]匹:相配,相称。《郑笺》:“方十里曰成。淢,其沟也,广深各八尺。文王受命而犹不自足,筑丰邑之城,大小适与成偶,大于诸侯,小于天子。”
[11]匪:非。棘:急。欲:欲望。《郑笺》:“此非以急成从己之欲。”
[12]遹:发语词。追来孝:朱熹《诗集传》:“特追先人之志,而来致其孝耳。”
[13]王后:君王,指文王。
王公伊濯[14], 维丰之垣[15]。 四方攸同[16], 王后维翰[17]。 王后烝哉!
【译文】
文王功业真辉煌, 好似巍峨丰邑墙。 四方诸侯同归向, 支撑天下是栋梁。 啊!人人赞美周文王!
【注释】
[14]王公:王功,即王事。指文王的事业。濯:显著。
[15]垣:墙。指丰邑城垣。
[16]攸同:所同。此指四方同归于丰。
[17]翰:通“幹”,言主干。
丰水东注[18], 维禹之绩[19]。 四方攸同, 皇王维辟[20]。 皇王烝哉!
【译文】
丰水悠悠流向东, 大禹留下巨伟功。 四方诸侯同归向, 武王是我好榜样。 啊!光明武王美名扬!
【注释】
[18]丰水:源出于陕西秦岭,东北流,经丰邑之东与渭水合,注入黄河。
[19]禹之绩:禹之功绩。《郑笺》:“昔尧时洪水,而丰水亦泛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东注于河,禹之功也。”
[20]皇王:大王。皇,大。指武王。辟:法则。
镐京辟廱[21], 自西自东, 自南自北, 无思不服[22]。 皇王烝哉!
【译文】
离宫建成在镐京, 天下各地西到东, 从南到北都来聚, 没人对周不服从。 啊!光明武王留美名!
【注释】
[21]镐京:西周都城,在陕西西安西,丰水东岸。武王灭商后,自丰迁都于此。辟廱:离宫。
[22]无思不服:指四方之人没有不归服者。思,语助词。
考卜维王[23], 宅是镐京[24]。 维龟正之[25], 武王成之[26]。 武王烝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