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官员灰色收入的“红盖头”
我在前面讲过,真正廉政的官员其合法收入少得可怜,但许多官员生活得却又格外滋润,是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在搞钱权交易呢?那倒未必。钱权交易风险太大了,胆大的才敢去碰。胆小的也不会穷死,自有一套安全的敛财方法。
除了合法收入之外,官员最大的一笔灰色收入来自于节礼。每到过年过节,最发愁的是乡镇党委书记和市直委办、局等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给领导送节礼可不是一份轻松活,劳心劳力。单说这送礼吧,讲究还不少,这“红包送多少、怎么送与红包怎么收”等都有诀窍。
先说这“送多少”吧。
节礼的多少因官职不同、节气不同而不同。春节礼金最多,端午、中秋要少一些。官职又分几个档次,书记、县(市)长是一个档次,副书记、组织部长、常务副县(市)长、人大主任是一个档次,其他的副县级领导又是一个档次。副县级领导中也有区别,常委和副县(市)长享受的“待遇”就不一样。常委面广,过年过节,几乎所有的乡镇、委、办、局基本上都会有所表示,一般标准为500~1000元,关系特殊的冲破顶也不会超过2000元。副县(市)长收入面稍微窄一些,局限于自己分管的单位、点上和关系较好的乡镇。线分得多的、管的单位多的收入就多,反之,就少。人大副主任与副县(市)长比较而言要作孽一些,最可怜的是政协副主席,一年到头几乎收不到几个红包。像我这样挂职的更可怜,管的单位少,每年收的红包付司机的补助,和给跟线的办公室副主任打红包都还不够。当然也有收获。那就是每年腊肉腊鱼不用自己操心,有人腌好熏好送上门。至于乡镇和市直委、办、局每年给书记、市长送节礼的标准是多少,一般不为外人所知,我也是通过和一位曾经当过市长秘书的朋友闲聊中才了解了个八成。有一年,某局长敲开市长家的门,塞了一个红包马上就离开了。过后,市长将此红包交给该秘书,让他退还给那位送礼的局长,秘书好奇,打开红包数了数,原来书记、市长的送礼标准为5000元!
再说这“怎么送”吧。
给一般关系的领导送节礼,派个副职带着办公室主任直接上领导办公室塞了就走,节礼放在印有单位名称的信封内,其目的是怕领导收的红包太多犯迷糊,搞不清究竟是谁送的;关系铁一点的一把手亲自出马,也是到办公室送了就离开。关系更为特殊的,提前预约,吃一顿饭,吃完饭把红包一塞,各自分开。如遇那些假正经的领导也有办法,绕个弯,送到领导父母手上。一旦出事儿,领导有个推脱,就说父母收的,我不知情。送节礼,要尽可能避免晚上上领导家门,一来怕敲错门,领导尴尬自己也尴尬,还要遭被敲错门的人家痛骂,过去上门是因为送钱的少,送乌龟王八等物质的多,被逼上门。
现如今,领导不稀罕那玩意儿,要送就要把服务工作搞到位,腊肉腊鱼要熏好,鲜鱼土鸡要剖好,否则给领导送去就是个负担。江南有位老书记,后来调到云梦当了副市长。江南是水产大县,每至春节江南的好多单位都要给他送鱼,副市长母亲舍不得出钱把鱼送到市场里去剖,每有鱼来,皆亲自动手,剖得辛苦,边剖边骂:“哪个再要送鱼来我就捅他的娘!”
至于这“收红包”也有玄机。县里和城里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过了腊月二十四(小年)机关便都放了假。职工放了假,领导可不能放假,也不要下乡,每天就做一件事,待在办公室等人家敲门。县领导一般放假到了腊月二十六七,政府这边要等市长打完红包说可以散伙了,才能够回家。市长的红包不大,千把块钱。回家以后不要出门,没来得及送节礼的人一般会采取补救措施上门来送。如果家里找不到你的人,这笔节礼有可能就被送礼的人“黑”了。如何等礼上门还真是一门学问。
官员灰色收入的第二个来源是红白喜事宴请。过去监管不严的时候,领导家里红白喜事特多;现在廉政建设抓得紧了,收敛了许多,遇上红喜事领导请客不敢大张旗鼓地一摆上百桌,而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分几次分别在几家宾馆悄悄地进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隐蔽,桌席的钱还可以找人签单。我认识一位领导,他儿子死不会读书,好不容易为他买了个二鸡不叫的大学,莫说赚,起码要把买学校的钱收回来呀,可上面三令五申查得紧,不准请客敛财,没办法,今天请一批,明天开几桌,儿子都上学好几个月了,领导的宴请都还没有结束。
灰色收入的第三个来源是泡病号。住院敛财是最安全的。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住个院,既养了身体又创了收,多美的事啊。可是这招不宜多用。现在提拔领导干部健康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老是住院,给组织留下了一个身体不好的印象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好多真有病的领导反而挺着不住院,倒是那些没什么病手头突然紧张的领导,会偶尔去医院小住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