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自原主离开之后,宋云和赵继在村里的名声就坏了,村民们一改先前对着他们的和颜悦色,开始对他们指指点点,指桑骂槐,说宋云不守妇道,说原主就是被她和铁头气死的,一个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肆意指责些别人,全然忘了自己曾经到底是怎么对待原主的。
在宋云生下第二个孩子之后,更是有不少人在赵继耳边提起,你妈又生了个孩子,以后肯定会更疼他,你就是个拖油瓶之类的话语,久而久之,赵继和宋云之间的感情也有了裂缝。只是宋云的心神大部分都在刚生下的孩子身上,也没有注意到这点。
在经济困难时期,由于铁头的父母把粮食留给了宋云和铁头的孩子,而疏忽了赵继,任由他饿着。而宋云和铁头在劝说无果后,也默认可爹妈的动作。在他们眼里,大的让着点小的,也无可厚非。
不过对赵继来说,这就有些心寒了。跟着宋云来到一个新的家,他的心里也是惶恐不安,无论在地里还是家里也是努力干活,就怕宋云难做。没想到,到头来,他还是被放弃的那个。
为了找口吃的,他一气之下便离开了奉源村,后来除了按奉源村的地址给宋云打过钱以后,赵继和宋云便没有了联系。哪怕赵继回村祭拜赵家人,也没有跟宋云见过面。大概在他心里,自己和那个家里有些格格不入,与其尴尬的相见倒不如不见。
而王钟一家则是顺利熬到了运动终结,等确认风头过去,便取出了当初的财宝,不仅盖了村里第一座小楼,更是在城里买了房子、车子,就连子女创业的本钱都是来源于此,日子过的十分滋润。
对于原主一家的命运,或许刚开始会感叹几回,慢慢的也就忘记了,甚至年老的时候,还会偶尔提起,真是没有福运啊,若是活到现在,也能享享福呢!
林雅楠从回忆中抽离,只冷冷的笑了一声。欠账还钱,欠她的,早晚都要讨回来的。
根据记忆里的情况,现在是1959年春,正逢经济困难时期,自去年秋收不利,又因为吃大食堂浪费了许多粮食,村里分下来的粮食不多,就没啥吃的,村民们都在家里窝着,能不动就不动,好减少消耗。
因此来找林雅楠麻烦的人自去年冬天开始,便几乎不见了。自己的生活都有操不完的心了,哪有心思来关注一个地主老太婆的死活?只有林雅楠出去,偶尔会有一些被他爹妈们影响的孩子会拿着小石头往她身上扔,力度不小,打在身上还是生疼的。
现在是初春,天气依然寒冷,农活不多,除了沤肥,便是编织,搓麻绳等活动。原主是负责捡米田共的,主要是动物的,人都是家里解决的,这可是上好肥料呢。除此之外,她还要打扫村里的猪圈,总之最累最脏的活计就是她的。
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以后,说实话,林雅楠心里还有点膈应,就算先前穿到七十年代,她也没干过这活儿啊。林雅楠心想,原主的离世,除了家庭变故,遭受打击外,这沉重的体力劳动估计也是压垮她的一大缘由。
想想原主之前,无论是嫁人前还是嫁人后,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农村,林父林母和赵宏都没有让她干过重体力活,本来年纪就不小,体力衰弱,还要应付这么重的活计,这纯粹是嫌她死的太慢的节奏。
林雅楠来之前,原主是被村里的娃给蓄意推倒了,然后晕了过去。不知道是谁把原主送了回来,没有伤口包扎,没有给吃的,更没有被子盖,若是林雅楠不来,原主也是好不了。
人心险恶到这样的地步,林雅楠也不对这村里的人抱什么希望。她要想办法离开这个村子,再做打算,起码能不要那么敌视她的村子,大家各自安好就行,她也不希望到后面被提溜出来批一回。哪怕她觉得以自己的心性能够撑不过去,但能过安生日子,谁又想来这么一遭呢。
林雅楠躺在床上,给自己掖掖被角,努力在原主的回忆中找寻合适的村子。还真别说,最后林雅楠真的找到了自己想去的村落,那是一个比较杂的村子,没有什么大族,各种姓氏都有,是之前逃荒的人组成的村落,不怎么排外。而且大家都是从战争中的苦日子过来的,经历了不少人情冷暖,对人的敌视要轻的多。
那里靠近大山,还有泉眼,就算是干旱,也不会断了水源。只不过那里山路陡峭,比较偏僻,来往的人也不多。最关键的是,从后世村里的讨论中,林雅楠知道,在那里的知青和下放的劳动人员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没有动用过武力。
在运动过后,有人出钱出物为村里修建了一条通往山外面的公路,好让村民能够与外面进行联系,而且村里的山货啥的都不愁卖,有专门的人上门收购,比其它村子的发展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