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1章 心有所畏

事实证明孙策低估了古人的鉴赏能力,这首《登幽州台歌》虽然提前了几百年,而且与这个时代的文风也不怎么投契,但随行的人们还是感受到了其中的苍凉之美,一时感慨不已,甚至有唏嘘落泪的。就连甘宁这种粗货都连声叹息,一时有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感。

有歌便有和,顾徽等人便开始酝酿腹稿,准备一抒胸臆,赞附一番,还有人撺掇着也要出一部诗集,效张纮、杨修故事。他们俩同游数日,得诗赋十余篇,后来便出了一部《鄱阳集》,印行千余部,颇受欢迎。印书工艺公开后,大量印书坊开业,对文稿有着极大需求。经学和《盐铁论考释》这样的学问毕竟只有少部人研究,普通读者更喜欢诗文、小说、传奇故事,一印就是上千份,根本不愁销路。

看着幕僚们吟诗作赋,兴致勃勃,孙策不敢再造次,借口看风景逃离了人群。山地有山地的好处,转过一个弯,热闹就被隔在身后,眼前只有满山的碧树红花,耳畔只有轻风鸟语,天地之间一下子就静了下来。虽然知道暗中还有几十双眼睛在关注自己,孙策还是轻松了很多。

身后有脚步声响,孙策侧了一下头,见刘和带着一个侍女,静静地站在转弯处,见他看过去,她停住了脚步,怯怯地笑了笑。孙策虽然遗憾清静难得,却还是招了招手,又打了个手势,示意郭武等人守住四周,不要让更多的人过来打扰。

刘和走到孙策身后,默默地站着,偷偷看了孙策两眼,欲言又止。孙策苦笑道:“你想说什么就说吧,不用这么生份。”

刘和眼中露出一丝笑意。“我只是觉得意外,原来夫君也有害怕的事。”

孙策想了想,也笑了。“这当然,我也是人。”

刘和仰起头,身体微微前倾,好奇的打量着孙策。“君子有三畏,夫君除了害怕做诗,还怕什么?”

孙策没有回答,他很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自己似乎不仅有三畏。除了害怕吟诗作赋,还怕与人讨论政治,他没有经学底子,对政治理论也一无所知,尤其是儒家的政治观点,他其实并不清楚其中的内涵,也不清楚背后的逻辑。他可以把儒生喷得哑口无言,但他却未必能提出更好的理论。

与一群天才为伍,这种压力实在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这是一个功利的世界,没有人会因为他有什么王霸之气俯首便拜,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有着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他们或直接或婉转,或明索或暗求,明里暗里的较劲,而他就是处于漩涡中心的那个人。被带得偏离方向事小,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被不同的势力撕得四分五裂。

立都阳羡还是秣陵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接下来的幽州之战怎么打又是一个例子。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甚至会影响到大政方针的实行。这让他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疲惫感。由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一方霸主,这步子迈得有点大啊。孙策时常觉得这是一场梦,也许一梦醒来,他又回到从前,发现自己只是趴在办公桌上睡了个午觉,哈喇子流了一桌。

“我害怕的事情很多,一时都说不清楚。”孙策抬起头,看向远处的大海。“过些天,我们就要乘船入海。楼船看起来很大,可是到了海中和一片树叶没什么区别,一旦遇到风浪,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够万无一失。这几年楼船出事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出事,损失都非常大,落水的人身不由己,生死全由天定。”

孙策转头看着刘和。“跨海作战的风险不见得就比你弟弟西征来得小。”

“这么说,夫君也畏天命?”

“这和天命有什么关系?”孙策皱皱眉,摇头道:“我不信天命。”

“那你信什么?”

孙策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我信量子理论,一切都是概率?每个人都是薛家那只猫,或生或死,不生不死?我信虫洞,所以才会穿越时空,来到这里?

“我信道,道法自然的道。”

“太平道?”

孙策彻底无语。他想了想,决定还是放弃这个话题。他理解刘和为什么会这么想,于吉等人在豫州传道,最近与严佛调等一些佛教徒吵得利害,佛道之争已经提前上演。不过佛也好,道也罢,现在都没成气候,所以影响还有限。只是他征召了大量的黄巾军屯田,朝廷认为他信奉太平道也在情理之中。

“你信什么?”

刘和被孙策看得有些窘迫,垂下了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我……我原本信浮屠的。”

“浮屠?”

“是啊,人生皆苦,唯冀来生。”刘和轻声叹息:“我手无缚鸡之力,无法为那些死难者报仇,只好每日祈祷,希望那些杀人者堕入地狱,接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