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金刀李四海(中)(第8/10页)
庞三爷虽然不是做官为宦的,却是家财万贯,在天津城的名声也好,又有一个过命的朋友在衙门口当差。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肯花钱,买条人命又有何难?可无奈他惹的人来头太大,乃是皇室宗亲,大清国的一位王爷让他死,那谁敢拦着?
大清朝皇室的爵位共分十二级,这位王爷的爵位排在头一等,次一等是郡王、贝勒,这些爵位父死子袭,按祖制一代降一级,好比亲王死了,儿子里只有一个人能继承亲王的爵位,其余的是郡王,郡王死了儿子是贝勒,贝勒死了儿子是贝子,贝子死了是褥子,褥子没了是席子,席子没了就剩床板子了。所以说亲王的爵位已经到顶了,非但如此,这个王爷还是铁帽子王,什么叫铁帽子王?这么跟您说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甭管传多少代,一直是亲王,不用降级。当年康熙爷平三藩之乱,定下了异姓不封王的规矩,大清国二百六十年江山,总共只有一十二位铁帽子王,这位亲王的祖上正是其中之一,您说这个王爷有多大吧,满朝的文武百官谁敢跟他说个“不”字?
庞三爷是开绸缎庄的生意人,为人忠厚爽直,平日里交朋好友、仗义疏财,称得起是个大大的好人,这样的人怎么会惹上铁帽子王呢?
这个话得从头上说了,庞三爷到处有朋友,各行各业干什么的都有,虽说他交朋友不论贵贱,可大多数还是从商的居多,这就叫“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做买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古连城古爷,是在北城官银号旁开珠宝楼的,积祖传了多少代的财主,天津城中屈指可数的大户人家,古连城是当家的大爷。
有一次赶上这位铁帽子王爷来天津,干什么来的呢?倒不是公干,说白了也是闲着没事儿上这儿玩来了。这位王爷也好看玩意儿,有时候看腻了京班大戏,换上便装逛逛天桥,吹拉弹唱、杂耍变练,瞧个新鲜。听人说天津城鱼龙混杂,也是个热闹所在,就带了几个随从,骑上快马连玩带走,来到了天津城。他这一来不要紧,把当地的官员都惊动了,免不了远接高迎,好吃好喝伺候。不用当官的掏钱,从古到今,攀附权贵的大有人在,听说王爷到了天津卫,城里的富商巨贾争相做东,就为了讨王爷的欢心,找个靠山。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虽说王爷不是皇上,搁在天津城也到顶了,谁能摸得准王爷的心思?指不定哪句话说错了,哪件事儿办坏了,那可是杀身之祸!
这一天轮到古连城做东,包了下天津城最好的酒楼,由当地的各位官老爷陪同王爷赴宴。王爷当天的兴致不错,想在酒席宴前卖派卖派,心下寻思:你古连城一个开珠宝楼的土财主,卖的东西再好也不过是民间之物,能跟王府相比吗?我们王府中的奇珍异宝,随便拣出一样就可以让你心服口服。
酒过了三巡,菜过了五味,王爷喝得也差不多了,往椅子背上一靠,大大咧咧地说:“承蒙古老板做东,听说你是开珠宝楼的,想必见过不少好东西,我身边有个小玩意儿,谈不上多好,你给定定行市?”
王爷开口了那还有个不行?还没等古连城答应,当官的就在一旁谄媚:“我的爷,您这是要吓死他呀,王府的东西那还了得?连痰盂儿都是玛瑙的。他这肉眼凡胎的,哪配给您的东西定行市,您要是恩典,拿出来让我们开开眼,就算我们在座的祖坟上冒青烟了。”
官老爷有吩咐,古家大爷古连城也不敢怠慢,讲了几句场面上的话,恭请王爷亮宝。
王爷的派头儿大,先让手下人将酒楼中的灯都灭了,四周登时一片漆黑,这才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颗夜明珠,足有鸭蛋大小,通体洁白、烁烁放光,把这屋内照得通亮。在场之人看了一个瞠目结舌,真乃好宝贝。在座众人没别的,一个字——捧!把王爷这颗宝珠夸到天上去了,玉皇大帝的帽子上都未必有这么一颗,当真是世间罕有,天上难寻,独一无二的奇珍异宝。
古连城看不惯一众官员溜须拍马的丑态,一时之间意气用事,开口说道:“王爷,俗话说要饱家常饭、要暖粗布衣,小民我斗胆,明日在家设摆两桌,请王爷和各位大人尝尝老百姓家的粗茶淡饭,不知王爷能否赏脸。”
王爷一听这倒也无妨,平日里山珍海味吃多了,老百姓家里的饭菜说不定别有风味,仗着刚才人前显贵心里痛快,当即应允了。谁知古连城请王爷去家里吃饭,却是别有用心,他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想和王爷斗宝!
5
扣子留到此处,崔老道又拿出小笸箩收钱。听书的也都知道,不给够了钱他不往下说,纷纷从怀里掏出钱来,你两个大子儿我三个大子儿往那小笸箩里扔。看着笸箩里又有这么三四块钱了,崔老道这才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