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第十一章 楚国鱼师(第5/6页)
他来了,为的是成全我“止兵戈于无形”的疯狂念头。可如果陈恒真的要逼宫谋反,届时危局一发连累了他,我又该怎么办?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害怕。
唉,打仗就打仗吧,赵鞅伐卫的时候,齐国如果真的率军来救,那也是劳师远征,晋军未必会吃亏。又或者,赵鞅和无恤数日之内就能攻下卫都,陈恒带兵赶来也为时已晚。呃,如果晋人真的打不过齐人,大不了撤军,把那个该死的蒯聩送给齐人,随他们要杀要剐……
我一个人越想越偏,越想越离谱,直到公孙朝在案几底下重重地捏了我一把,我才惊醒过来。
“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是怕他会输吗?”公孙朝凑近我小声问。
我急忙摇了摇头,抬眼望向堂中二人。
方才的两尾活鱼已经被无恤和鱼师斩处理干净。厚厚的砧板上,各放了一大一小两片白中带粉的鱼肉。
这时,高台上的齐侯突然大手一推,把一旁正在调拌凉菜的阿素一下推翻在地:“你,去抚一曲,替两位鱼师助兴!”
齐侯居然要阿素抚琴为鱼师助兴?!就算是在人人喜食鱼脍的齐国,鱼师的地位也还是低贱卑微的。阿素是晋国范氏之后,又是陈恒的义女,齐侯让她抚琴为鱼师助兴,显然是存了羞辱之心。
阿素被齐侯推得扑倒在地,但她很快就支起了身子,微笑着拾起掉落在地的竹箸,俯身应道:“唯!”
凡抚琴者,需沐浴更衣,焚香以求静心。清乐坊的乐伎清歌,更定下了“三不抚”的规矩:无香不抚,无月不抚,听者无心不抚。
这前两样倒还好,寻一个月夜,熏一炉淡香即可。但这最后一样,“听者无心不抚”,却只凭清歌一人决断。她想抚琴,听者便是有心;不想抚时,便说你诚心不足。一个蒙着面的乐伎,一个脾性如此古怪、清高的乐伎,却能让临淄城的男人们为之魂牵梦萦,可想她的琴技是如何了得。
只是,就算阿素真是乐伎清歌,今天她怕是也要无香、无月、伴着这满室鱼腥之气为我们这群无心之人抚上一曲了。
琴案摆在齐侯身旁,阿素撩衣跪坐,两缕青丝随着她的微微侧首倏然滑下,遮了她半面妆容,只露出三片朱砂翅挂在眼角,似三滴血泪。
无恤与鱼师斩取出片鱼匕,寒光一闪;阿素指下随即滑出第一声乐音,不躁不讷、清清雅雅。
之后只见席间刀光忽闪,台上十指翻飞。雪白色的鱼片似一只只白玉蝴蝶,乘着悠扬的乐声蹁跹而去,轻轻地落在碎冰垒成的冰山之上。阿素的琴音配合着席间鱼师的动作,时缓时急,忽快忽慢,一时如银瀑直下,飞珠溅玉;一时又如溪流潺潺,自在奔流。
水声淋漓之间,莲湖之中忽然跃起两尾金鲤,弯背弹尾在空中划过两道金线,又坠落田田莲叶之间。
无恤手上的银匕和他的手似是融为了一体,起刀快狠,落刀轻柔,一起一落之间,一只只白蝶便由他手中破茧而出。
待冰山之上薄脍铺陈,琴音忽又一转,高起高落,云卷云舒,使闻乐者如登高山,起伏之间舞清风,戏山岚,自在逍遥。五弦琴,十玉指,琴音挥洒之间,已不闻满堂鱼腥,更不觉夏日灼灼。
鱼师一抬手,一收刀,一个颤音,余韵袅袅。斯人乘乐而去,只留一众如痴如醉的听客。
这便是她的琴音,这便是她的琴魔,我已然愣怔。
待阿素抱琴起身,伏地再跪,齐侯才从乐声中醒来,他张着嘴半晌,只说了一个字:“赏!”
席间众人对阿素的琴音无不拊掌赞叹,公孙宁更是旁敲侧击地向齐侯讨要阿素,但齐侯捻须而笑,却不提外赐之事。
这时,无恤和鱼师斩所制的鱼脍在冰镇之后,被人分装在了彩漆小盘里,连着姜丝、椒碎、芥酱制成的蘸料一起呈到了众人的案几上。刚刚减弱的赞叹声再次响起。只见,漆盘左右两边各装了六瓣鱼片,那鱼片轻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透过鱼肉,盘底所绘的鱼跃莲池图纹清晰可见。左边的鱼片较右边的略大,风过便微微弹起,似轻雪,似玲珑的翼翅振振欲飞。
公孙朝夹了一片,蘸了点儿蘸料,又混着爽口的芽菜一起放入了口中。然后,他的嘴先笑了,眼睛、眉毛都笑了,最后那张原本沉静冷峻的脸叠满了笑容。
“你也尝尝。”公孙朝笑着把竹箸递到了我手中。
我恭敬地接过竹箸,撩了一片左边的鱼脍放入嘴里,细腻、鲜甜、入口即化,食罢口舌生津。一双用剑杀人的手,怎能做出这样美味的鱼脍来?我看着堂中垂首的无恤,只觉不可思议。
随即,我又挑起一片鱼师斩做的鲤鱼脍放入口中。红肌白理的鱼片,入口鲜美,略有弹性,可回味却带着一丝土腥,未除尽的小刺也破坏了食者的口感。若论片鱼的刀工,鱼师斩并非不及无恤,但鲂鱼无细骨,肥而不腻的口感却远在鲤鱼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