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英国(1852—1864) 第五章(第2/8页)

群众大会不必举行了,人们没有理由再从曼彻斯特、布里斯托尔、泰恩河畔纽卡斯尔等地赶来……“阴谋法案”宣告失败,帕默斯顿和他的同僚也下台了11。

谈吐文雅、顽固保守的德比12内阁(它既具有迪斯累利13的犹太色彩,又保持着卡斯尔雷14时期的外交手腕)取代了帕默斯顿内阁。

星期日三点多钟,我特地去拜访了米尔纳-吉布森夫人;我要向她表示祝贺,她住在海德公园附近。通告撕掉了;一些人胸前背后挂着印制的通知,通知说,由于法案已被否决,内阁已经下台,群众大会取消了。尽管这样,既然邀请过二十万群众,可想而知,公园中不可能没有人。到处聚集着密密麻麻的人群,演说者站在椅子或桌子上大声疾呼,听众也比平时情绪激昂。几个警察在那儿巡逻,态度像小姑娘那么文静温和。一群群孩子扯开喉咙,大唱“黄鼠狼一下子逃走了!”15一个瘦长的法国人,留着小胡子,戴一顶破毡帽,正好经过,突然一个人指指他,喊道:“瞧,法国奸细!……”孩子们马上向他扑去。奸细吓坏了,正想抱头鼠窜,已被打倒在地,再也无法逃走。孩子们把他在地上拖着,一边发出胜利的呐喊:“法国奸细,把他丢进蛇湖16!”到了湖边,孩子们把他浸在水中(这是在2月),然后提出水面,丢在岸上,一边大笑,一边吹着口哨走了。法国人浑身湿漉漉的,身子直哆嗦,在沙地上打滚,对着公园门口大喊:“车夫!车夫!”

想不到屠格涅夫笔下那“淹死法国佬”的著名的一幕17,在五十年后的海德公园又重演了。

审问贝尔纳以前,出现了这场普里斯尼茨18风格的序幕,这足以说明人民的愤怒如何强烈。英国人民真的义愤填膺,从侮辱中拯救了自己的祖国;如果斯图亚特·穆勒所说的“雄厚的庸俗势力”得逞,这侮辱便难以避免。

英国只有在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才是伟大的,令人满意的,这些权利和自由并非千篇一律,都穿着中世纪的服装和清教徒的大褂,它们使生活拥有值得自豪的独立地位,毫不动摇地相信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条文。

英国人民凭本能所理解的东西,德比却像帕默斯顿一样不能理解。德比所关心的主要是安定资本的情绪,为生气的同盟者作出一切可能的让步;他要向他证明,没有“阴谋法案”,他也可以创造奇迹。他的过分热心使他犯了两个错误。

帕默斯顿内阁要求审问贝尔纳,责备他犯了轻罪19,即行为有失检点,做了错事,总之,他的罪不致受到严重的惩罚,至多三年徒刑。因此不论是陪审员和律师还是公众,都不会太关心这件案子,尽管它的结果可能对贝尔纳是不利的。德比却要求按重罪,按刑事罪犯惩处贝尔纳,这使法官在陪审员对他作出有罪裁决时可以判处他绞刑。这是不能允许的,何况在犯人受审期间扩大他的犯罪性质,也完全违背英国人的法律观念。

在奥尔西尼行刺后,帕默斯顿惊慌失措,竟然对一本毫无害处的小书大做文章,这本书是一个名叫亚当斯的人写的,它讨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刺杀暴君是可以允许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帕默斯顿下令把这本书的出版者特鲁勒夫送交法庭审问。

独立的新闻界对这件迎合大陆的事自然愤愤不平。迫害这本小册子是毫无意义的,英国没有暴君,而在法国没有人会知道这本用英文写的书,何况比这等而下之的东西每天也在英国印行。

德比凭自己托利党人和赛马老手的习惯,希望不致掉队,最好还能超过帕默斯顿。费利克斯·皮亚以革命公社的名义写了一份宣言,替奥尔西尼辩护,但没有人肯印行。一个波兰流亡者霍尔热夫斯基20把自己的书店名字印上了皮亚的小册子。德比命令没收小册子,逮捕霍尔热夫斯基。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血,凡是它的铁质还没有被黄金取代的,在这新的侮辱面前都沸腾了;所有的报刊——苏格兰的,爱尔兰的,当然也包括英格兰的(除了两三家靠津贴维持的报纸),都认为这种压制言论的做法是侵犯出版自由的非法行为,质问政府这么做神志是否完全清醒,有没有发疯?

对贝尔纳的审问便是在政府的迫害引起强烈反应的有利气氛中,在老贝利21开始的,正如我们当时在《警钟》上所说的,这是英国“司法界的滑铁卢之战”。

我自始至终注视着贝尔纳的案子,老贝利每次开庭我都出席了(只有一次迟到了两小时),对此我并不后悔。巴泰勒米的第一次审问和贝尔纳的案件,非常清楚地说明,在司法方面,英国比法国成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