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英国(1852—1864) 波兰的流亡者(第11/11页)

27 马志尼,科苏特,赖德律-洛兰,阿诺尔德·卢格,布勒蒂亚努和沃尔采尔。——作者注布勒蒂亚努(1821—1891),罗马尼亚政治家,曾在布加勒斯特参加1848年革命,后流亡巴黎及伦敦。

28 波兰与俄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

29 津科维奇(1803—1871),波兰革命家,于1852年被选入波兰民主主义领导中心。

30 这是莫里哀的喜剧《女学究》中的场面:两个女学究在谈话中互相恭维,但接触到具体问题时,便互相挑剔和指责,终于大吵一场。

31 波兰民主派流亡者的机关报。

32 见果戈理的《死魂灵》第四章。

33 意大利革命家,马志尼的部下。

34 一个英国律师的女儿,曾担任马志尼的翻译和秘书。

35 意大利流亡者是没有任何嫌疑的。法国流亡者中却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在巴泰勒米的决斗事件中,我谈到过一个叫巴罗内的人,他根据赖德律-洛兰的指示募集过一些钱,把它们花光了。这以后,返回伦敦毫无指望了,于是他要求准许他留在马赛。比约答复道,巴罗内作为政治人物并无危险,可以留下,但是他对他的政党的不忠诚行为说明他不是一个可靠的人;这样,他拒绝了他的要求。在这方面德国人也是光明磊落的。我记得,他们在美国和曼彻斯特募集了两万法郎,把它存在伦敦一家银行中,并公推金克尔、卢格和奥斯卡·雷亨巴赫伯爵三人共同管理。这是三个誓不两立的仇人,他们马上意识到,他们保管的这笔钱隐藏着使他们互相争吵的根源,因此当即订立了取款的条件:没有三人的一致同意,银行不得支付任何数目的钱。一张支票,哪怕一个人,甚至两个人签了字,第三个人不同意,还是没有用。不论德国的流亡者组织怎么设法,始终不能做到三人一致。这样,这笔钱至今仍存在银行里没有动——也许得等将来条顿共和国成立以后交给它了。——作者注雷亨巴赫(1815—1893),德国民主主义者,参加过1848年的革命,后流亡在英国。

36 沃尔姆斯利(1794—1871),英国自由派政治家,支持各国的民主运动。当时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波兰人希望依靠英、法与俄国对抗,因此竭力争取英国的同情。

37 扎皮茨基(1810—1871),波兰革命家,流亡在伦敦。

38 泰勒(1819—1891),英国激进派政治活动家,马志尼的朋友,英国“意大利之友社”的主席。朋友们(其中包括赫尔岑)资助沃尔采尔的钱,均由泰勒经手,但这事是瞒着沃尔采尔本人的。

39 罗素(1792—1878),英国政治家,辉格党领袖,曾两度担任首相。1855年在阿伯丁内阁中担任外交大臣时,违反内阁共同负责的成规,单独提出辞职,导致阿伯丁内阁的下台。

40 纳沙泰尔是瑞士的一个邦,1856年9月亲普鲁士的贵族发动政变失败被逮捕,普鲁士准备出兵干预,因此一时战云密布,直至1857年3月才渡过危机。

41 见《印刷所文集》第163—164页。——作者注按:《印刷所文集》即《伦敦自由俄罗斯印刷所的十年》,赫尔岑悼念沃尔采尔的文章《沃尔采尔之死》于1857年发表在《北极星》第三集上,后又收入这本文集。

42 东正教追荐祖先的仪式。

43 拿破仑于1807年打败俄、普,进军华沙,建立了华沙大公国,因此波兰人一直把拿破仑看作对抗俄国的“保护神”。

44 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为对抗俄国的威胁,联合为统一的国家,号称“波兰共和国”,实际上是中世纪式的贵族共和国,由贵族选举国王,设有议会和宪法。1772至1795年俄、普、奥三国完成了对波兰的瓜分,“波兰共和国”宣告灭亡。

45 指莱维尔(1786—1861),他是波兰历史学家,在1830年的起义中成为革命派的领导人,后流亡国外,在波兰民主派流亡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6 这是波兰民族英雄柯斯丘什科的话。柯斯丘什科(1746—1817),波兰将军和政治家,1794年波兰反俄起义的领导人,起义失败时他讲了这样的话。

47 密茨凯维奇《塔杜施先生》中的主人公,这部长诗描写了19世纪初年波兰贵族的生活。

48 波兰作家卡奇科夫斯基(1825—1896)的小说《墨德利奥》的主人公,这小说描写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波兰贵族的生活方式。

49 俄罗斯两个古老的著名家族。

50 俄国梁赞省一个以野蛮残酷出名的大地主。

51 在1715至1723年法王路易十五年幼时摄政的奥尔良公爵菲力普(1674—1723)。

52 拉济韦尔家是波兰立陶宛的大贵族世家,在“波兰共和国”时期出过不少左右朝政的大人物,这里只是指这个家族的一个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