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第2/4页)
往后,或许又是多年不能再见糜荏。
糜荏便笑。
他伸手拂去少年肩上不知何时飘落的树叶,温和道:“不必惆怅,阿瑜,你的未来是诗歌与远方。”
周瑜微怔,半晌释然,复而再行一礼。
正月十四,节气尚浓。
过年的韵味还萦绕在长安城中,每家每户喜笑颜开,与去年的凄苦截然相反。感念于这是糜荏所带来的,不少文士写文章感谢称赞、感谢糜荏。
这个时候,议郎蔡邕收到来自家乡的书信。
蔡邕以为是家乡叔伯感谢他寄回去的糖与羊毛布匹——他离开家乡任职前,怕他的女儿蔡琰一个人艰难生活,便请家乡父老帮着照顾。
展开一看,书信之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昭姬被匈奴所掳!
蔡邕整个人都傻了!
他怔怔看着这封信,像是没有看懂这几个字的意思,如坠冰窟般呆立堂中。许久许久,骤然回神,就连衣物都没有换便慌张去往糜荏府中。
糜荏这会刚把赵云从隔壁叫来。
先前他收到糜竺的书信,上头说他实在压不住糜小妹,正月初二便放这孩子从家乡出发赶来长安。信上还叮嘱糜荏一定要好好教导小妹,若是在长安有合适的人选,尽早将小妹的亲事给定下来!
看的糜荏哭笑不得。
——他的这个大哥什么都好,就是爱操心。遇上被他宠着的糜莜,可不得头疼!
算算时间,糜莜正好能在今日抵达。
先前麾下的武将和谋士各有封赏,赵云被封为校尉,领兵八千,住处与糜府挨得很近。
赵云来的很快,糜荏道:“子龙,你现在可有空闲?”
“且替我去城外十里亭处,接一个人回来。”
赵云心中微动。
他本是沉默之人,听得这话不知怎的就有些紧张:“不知主公要云去接什么人?”
糜荏笑意意味深长:“你见到她便会知晓。”
赵云领命而去,心跳却悄然加速。
“子龙重感情,虚怀有容,骁勇善战,又有谋略胆识,假以时日定是统帅三军之将才。”荀彧挑眉,“子苏这此举,看来已然认定这个妹夫。”
糜荏悠悠道:“人品胆识倒是其次,我认不认定亦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
他拖长了声音,听得荀彧心中下意识一跳。
“阿莜喜欢。”他道,“就像我与文若,无论旁人赞同与否,我都想要你。”
荀彧以手抵拳轻咳一声,唇边笑意更深。
这个糜子苏啊,不管说什么都能扯到他身上来!
……
两人说笑间,议郎蔡邕求见。
一见到糜荏,蔡邕痛哭流涕:“大将军,请救救微臣的不孝女吧!”
糜荏微惊,忙将人扶起:“发生何事,还请蔡议郎细细说来。”
早年蔡邕躲避战乱时,曾与任嘏有过一段时间的师生情缘。前两年糜荏因为儒经书院之中老师不足,还叫任嘏拜访他,请他去往书院教书。
不过当时蔡邕的女儿蔡琰刚成寡妇,厌烦婆家说三道四而返回家乡,蔡邕忧心之下没有前往。
后来董卓入京,蔡邕接受征召入朝为议郎。董卓被杀之后,他摸不准糜荏会不会记恨他,没敢在朝中做什么声响。
若非如今听闻蔡琰被掳,他也不会前来麻烦糜荏。
早先休屠各胡趁机作乱,关外的匈奴跟着起事。匈奴善于左贤王领万余骑兵,劫掠并、豫二州。
他拥兵八万,是匈奴四大单于其中之一。算起来,整个匈奴拥有至少二十万骑兵。
想要将他们赶走,简单;想要救回蔡文姬,难。
糜荏沉吟片刻,安抚道:“我知道了,议郎且安心,我必然会叫匈奴付出应有的代价。”
翌日百官返回朝堂,讨论过匈奴入侵之事,糜荏下了决定:
——由他领吕布、李傕与四万兵马出征匈奴,务必叫他们付出血的代价,不敢再入侵大汉!
百官大惊,纷纷劝诫糜荏,此事须得仔细商议才好做决定。
“我知道诸位的担心,”糜荏淡道,“不过我曾以三万兵马大败休屠骑兵,又兵不血刃解决幽州叛乱,更单枪匹马入宫中击杀董卓。诸位为何不相信,我可以领兵六万击败匈奴呢。”
百官闻之面面相觑,劝诫的话语再说不出口。
于是这年春二月,糜荏出兵匈奴。授尚书郎中荀彧为侍中,留守长安。
侍中为正二品,通常是额外加名,与糜荏的国师一样。这一官职可以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入朝参政。
朝臣没有反对。
首先,改革九品中正制时,是荀彧代糜荏收拢人心,士族官吏们对他的印象很好;其次,他们心知肚明糜国师出征离朝后,必然要将心腹放在朝中监管,荀彧就是这个人。
大家接受良好,谁也没敢给荀彧甩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