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李信伐楚(第2/3页)

看来回去还要好好教教才行。

……

“蒙恬啊。”

秦宫深处,一处亭台中。

秦王政倚着栏杆望向远方,一想到大朝会时的场景,特别是蒙恬父子脸上的奇怪表情,他就忍不住想笑。

“赵佗这小子出的换将主意,确实更稳妥一些,但终归委屈了蒙恬。看来此番伐楚之后,我得补偿蒙恬一下。届时就让他去征伐齐国吧,齐国比荆楚更弱,让蒙恬为将,想来应无问题。”

秦王政一边说一边笑,对于蒙恬,他还是很喜爱的,要不然也不会询问对方是否有意辅佐李信伐楚。

当然,他当时也只是询问而已,并没有说过任何许诺性的话语。

就如当年他询问李斯,是否有意与王族结亲。

透露出那个意思,能提高对方的积极性,同时并不做出一定的许诺,留下一些转圜的余地,这便是他秦王政掌握的驭下之术。

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更别说是君王之口,更不可随意应承。

当然,他秦王政也不是无信之人,既然能向人询问,就肯定是有那个意思。比如此番蒙恬之事,若无赵佗提出换将之策,副将之职定然落在蒙恬头上,他绝非空口而问。

还有与李斯结亲的意思,若是没有赵佗的出现,此事也不会有其他选择。

想到这里,秦王政脸上的表情再次变得古怪起来。

“赵佗,李由……”

作为一国君王,秦宫之主,发生在这宫里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清楚。

“李由只是中人之资,但品行尚可,也有可堪一用的才能。李斯则是王佐之才,通晓法家之术,提出的策术很对寡人的心思,日后大用,以李斯来治国,想来能让寡人省很多心。”

“至于那赵佗,年岁虽小,却极端聪慧,再加上有那股少年欲封侯的锐气,寡人颇为喜爱啊。且其勇锐却不急躁,行事更有老成之风,能通兵法策术,日后长成定是我秦国一员良将。再加上他还知晓公输般、农家之术。如此才能,让他尚公主也不是不行,只是……”

二选一啊。

秦王政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他虽然还有别的女儿,但其他公主年岁都还小,唯有一个嬴阴嫚即将加笄,临近嫁娶之龄。

李由虽然平庸,背后却有李斯。赵佗天资聪颖,颇有将才,但与李斯相比,又要稍逊一筹。

秦王政想了又想,不知过去了多久,神色平静了下来。

他已有决定。

他回头,看向站在亭台边,一直侍立的赵高。

“赵高,你觉得寡人之女,当配何样的男子?”

赵高一愣,这可是君王的家事,他哪敢乱发表意见啊,只能找个没有错漏的言辞相对。

“以臣鄙薄之见,王族之尊贵,公主所配之男子,定然是国之栋梁。”

秦王政笑了。

“是啊,寡人之女当配国之栋梁才行。”

“阴嫚年岁渐长,眨眼就快到加笄的年龄了。只是不知此番伐楚之战,我二十万大军中,是否有能与其相配的国之栋梁啊。”

秦王政感叹着,眼神却盯着赵高,脸上是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

赵高身子一颤,低声道:“我秦国人才辈出,想来此番大战,定会有少年英杰立下大功,不会让大王失望。”

他懂大王的意思了。

“希望如此吧。”

秦王政淡淡开口:“你且下去,让寡人静一静。”

“唯。”

赵高恭敬退去。

秦王政这才转身,倚着栏杆,看着高台之下的宫阙,以及远方宫城外流淌的那条奔涌的渭水。

“笃公刘,于豳(bīn)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

秦王政口中低唱着一首古老的诗歌。

良久,他幽幽道:“昔日周祖公刘,横渡泾渭之水,取石料为砺为锻,夯实了他周人馆舍之基。”

“今日,不知寡人是否能从这场伐楚之战中,找到我所需要的那块石料,用来夯实我秦国之基呢?”

“此番伐楚,便作为一场考验吧。”

……

“国之栋梁,方能配大王之女。”

府邸中,赵佗看了眼手中帛书,将上面的文字牢牢记在心中。

转而将其扔到特意端来的火盆里,看着这柔滑的丝绢在那火舌中化成灰烬。

这是那位中车府令的传信。

但赵佗知道,这信的背后多半是大王的意思,是大王在借赵高之手来告诉自己。

想要尚他秦王政的女儿,就要在这场伐楚之战中,拿出亮眼的功绩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秦国栋梁,用让人无可置疑的功绩,来堵住所有人质疑的嘴。

让李由、李斯,秦国朝野,甚至是天下之人,都对赵佗尚公主之事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