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颍水(第2/3页)

“唯。”

校尉被那充斥了杀意的声音吓得一颤,忙俯首应诺,然后拱手退去。

李信则走到胡邑东侧的城墙上,默默看着城外那条南北走向的颍水。

胡邑被拿下,代表着他穿插敌后的战略取得初步成功。

李信这支奇兵可以通过颍水获得来自淮阳大营的补给支持,当然,想要做到这样,必须要位于颍水中段东侧不远处的钜阳楚将,不会派人在半道上截击秦军舟师。

不过这些对于李信来说不重要。

因为他不会在此处空等蒙武的舟师。

一来一回,耗时太多,没有十天半个月,是拿不下的。

而胡邑虽然被李信攻下,但一部分楚人已经渡过颍水上的桥梁逃到了东岸,还有一部分则驾着舟楫逃窜,这代表着逃跑的楚人会将他李信兵锋抵达颍水的消息四处扩散,甚至传到寿春的楚王案头。

所以李信必须抓紧时间,他要在那些楚人反应过来之前,在楚王调集军队向寿春靠拢勤王之前,迅速突破到楚都,以雷霆般的攻势吓破寿春城里的楚人之胆。

“我这两万多人,就算强征胡邑楚人的粮食补充军需,也支撑不了多久。蒙武那边等不及了,那就靠钜阳!”

李信低语着:“钜阳的楚将昭平,是昭氏族人。他通过君侯投向我秦国,如今就是用到他的时候了。钜阳大城,粮草众多,只要有昭平的支持,足以让我完成灭楚之战。”

……

钜阳。

曾做过楚国首都的钜阳,是一座大城,城中不仅兵卒众多,更囤积着楚军大量的粮秣辎重。是楚国自项城、平舆、新郪防线之后,第二道抵御秦军南下的堡垒。

如今,在钜阳的守将府邸中。

一个发丝斑白,年约五十的老将站在府中。

他腰板挺得笔直,正伸手拍着院中的一个青铜大鼎,砸了咂嘴,道:“好东西啊,要是再年轻个十岁,我定要举一举它。”

门外,一个年约四旬的楚将走进来。

见到项燕正拍着那青铜鼎嘀咕,楚将不由笑道:“上柱国,这可是昔日的周天子珍藏,世间难得的宝器啊。”

项燕怔了怔。

“周天子?”

楚将解释道:“这是当年庄王从周都洛阳带回来的东西。”

听到这话,项燕就明白了这鼎的来历。

约三百年前,在楚庄王这位雄主的带领下,楚国强盛无比,邲之战中大败天下霸主晋国。

楚军声威震于天下,饮马于黄河之畔,并观兵于周疆。

周天子慑于楚国威势,派王孙满慰劳陈兵于洛水的楚庄王。

楚庄王趁机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周室重宝九鼎于楚国,不过马上就被王孙满一句“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给怼了回去。顺手留下了一个“问鼎中原”的典故。

楚庄王没得到周之九鼎,但不甘心的他还是从周天子处“获赐”了不少宝物,其中就有眼前这个天子赐鼎。

因为是得自周室,在楚人眼中,此鼎就代表着楚国的强盛和威武。

看到此鼎,就能想到昔日那强大到威震天下的楚国。

就算是周天子,也得在其面前低头。

所以当年楚国郢都被白起攻破,逃跑的楚王还是将这个鼎带在身边,一直跟随着迁徙,直到从钜阳迁都寿春时。

那时,周天子已经没了。

而曾经强大的楚国也只剩下半壁江山,楚王更是不断迁都东逃,以躲避秦人的兵锋。

这个鼎,让楚王一见,便心中难受。

昔日强大的楚国,已是一去不回。

所以,它被留在了钜阳,没有前往新的楚都。

明白了此鼎的来历,项燕轻轻一叹,拍着鼎身道:“庄王的时代虽然一去不返,但那秦国想要吞并天下,灭我楚国社稷,也绝不容易。昭平,看你神色,想来是有好消息传来吧。”

“上柱国明见,那李信派人来了。”

昭平微微一笑,说道:“秦军已攻破胡邑,搭建好了渡过颍水的浮桥。不过胡邑的守将在城破前烧毁了府库粮草,所以秦军现在粮秣缺乏,李信派人前来,正是让我为他提供粮草支持。”

听到这话,项燕的脸上露出古怪的神色。

“好个李信,让吾等给他提供粮草,然后再让他去打我楚国的都城?”

“既如此,你便回信给他。就说大王派了亲信来此城中监军,获得城中贵族的支持,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军权。你不好调动粮秣,光明正大的支持他了。让他李信带兵前来钜阳,你作为内应,可以为他打开钜阳城门。如此一来,钜阳城中粮秣辎重就全是他的。”

听到这话,昭平笑道:“上柱国好策。钜阳大城,若能一战而破,对他李信来说也是大功一件,而且这城中储存的粮秣亦是个诱鱼上钩的香饵,他定然会率军前来。嘿嘿嘿,如此一来,吾等在此聚集的三万大军,就可提前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