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东向(第2/3页)

众人都笑起来,赵佗嘴角也泛出淡淡的笑意。

他望了眼帐中诸将,特别是涉间、赵广二人,见他们神色从容,想来是明白自己为什么选择走东边的原因。

除了白荣所说的补给食物是一个问题外。

最大的原因还是,现在可不同于他们奇袭寿春时的情况。

那会儿有李信和蒙武在淮北给他们的偷袭打掩护,没人知道有这么一支秦军悄悄的顺着淮水向寿春进发,所以赵佗这一部才能一路顺畅的抵达寿春城下,发动突袭,并达到震慑楚王的目的。

到了如今,他们已经在楚人面前暴露了踪迹,若是再顺着原路往西走,三五日之后等到“三万秦军”的谎言破碎,各地勤王的楚军聚集寿春城下。

楚王定然会恼羞成怒,派遣大军一路追杀。而那时秦军往西沿着淮水逆行,不仅没有补给食物,而且因为地形崎岖,行进速度会很慢,只要楚人急行而来,是很有可能追上的。

且楚王还可能传令在淮北的楚军对他们进行拦截,如今的淮北战场,项燕大破李信军,楚军一路高歌猛进,收复了颍水以西不少被秦军夺取的城邑。

若是项燕收到命令派人奔驰,堵在西边的淮河北岸,甚至有堵死赵佗这一支部队的可能。

前有人堵截,后有追兵,还无补给辎重,往西走原路,看似生路,实则是一条死路!

相比而言,继续往楚国东部走,看似深入险境,离咸阳越来越远,其实比西边更安全。

因为楚国东境征召的数万兵卒都在项燕麾下,正在颍水以西的淮北战场追击溃败的秦军。

楚国东境的城邑,大都处于空虚状态,一座大城,恐怕也就千余人守卫,小城更是只有两、三百人。

以赵佗麾下的六千兵力,那还不是虎入羊群,一顿乱杀。

且东境城邑之间经过开发,不仅有大路连接,还有诸多城邑可供秦军取食,让他们不用再担忧食物的问题。

而且……

“涉间,明日你麾下士卒尽数换成楚军甲胄,带着那些投降的俘虏为前锋,为我中军开道,拔取前方城邑,打开前往咸阳的道路!”

“唯。”

涉间起身,拱手应诺。

到了晚间时刻,秦军士卒个个吃饱喝足,开始进入酣睡,养足体力,准备明日的行军。

赵佗,则来到宅中一处安静舒适的房间。

“进来吧。”

赵佗得到允许之后,安静入屋,见到辛梧正躺在榻上,受伤的手臂搭在床上,神色状态已经比之前好多了。

“下吏赵佗,参见辛将军。”

赵佗拱手行礼,他在官职和爵位上都远低于辛梧,自然该姿态恭敬。

辛梧看着眼前的少年,笑道:“我都说过了,你赵佗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关系已和寻常人不同,在没有军务的时候,你不用以军职相称,你我两人大可亲热一些。”

听到这话,赵佗也不客套,便笑道:“既如此,那佗就斗胆称一声‘辛公’了。”

“随你,我也当你做自家晚辈了。”

辛梧呵呵笑着,他看着眼前少年的模样,神色不由恍惚起来。

赵佗派兵追逐溃卒冲击寿春,并吓唬楚王的事情他已经听说了,再加上下午听到的“三万秦军”之事,更是让他心中既惊讶又赞叹。

这种种事迹,均为临机应变,又合乎兵法之道,其中展现出来的智慧,足以让他这个沙场老将都赞成不已。

且赵佗一个区区十几岁的少年,就敢带着几千人潜入万乘之国的国都,派几百士卒站在寿春城前吓唬楚王,这等胆识魄力,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了。

“此子未来不可限量!日后必是世之英杰!”

辛梧心中感叹,他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与赵佗打好关系,不仅是要报赵佗的救命之恩,更是要为他们辛氏结交一个强大的盟友。

就在辛梧思绪转动之时,赵佗开口道:“辛公,我军各将吏经过军议,认为明日该当东行,从楚国东部城邑穿插……”

赵佗将接下来的行军计划向辛梧禀报,听得辛梧连连点头,心中越发称赞起赵佗来。

很快,赵佗说完,又对着辛梧拱手,道:“辛公乃我军大将,又是经验丰富的长者,赵佗还请辛公来主持大局,执掌全军。”

辛梧愣了下,转而笑道:“好你个赵佗,没看到我受伤了吗?哪还能指挥军务,你这小子莫要来这些虚的,接下来的事情都归你管,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听到这话,赵佗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辛梧,是个好同志啊。

如此他便可名正言顺的执掌这六千人,不用受辛梧节制。

到了第二天一早,天边晨曦微亮。

赵佗麾下六千士卒已是在各部军吏的指挥下,排列整齐,并按照顺序走出乡邑,向着楚国东部进发。